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自由廣場》大旱前 談再生水四個障礙

◎ 張炎銘

水情嚴峻,水利機關抗旱的目標是五月底前不要進入第三階段限水。乾旱一來,一些專家學者,包括李鴻源前部長在內,就呼籲要善用每天產生的生活與工業廢汙水。

個人完全同意「水源多元化」的理念,但要依賴再生水解決缺水危機,卻是漫漫長路。簡單的數據:台灣年用水量約一百七十億噸,平均每日要四千七百萬噸,而廢汙水回收再利用的目標是民國一百二十年時達每天一百二十萬噸,即使努力達到目標,也只不過代替用水量的2.5趴。

圖為淡水水資源回收中心。(資料照,記者李雅雯攝)

何況,還有下列各項因素,讓推廣再生水利用困難重重。

首先是政策。現行水利法完全未述及「再生水」,水利署正推動「再生水資源發展條例」,但以當前立法院生態,通過此一新法談何容易?若沒有法律獎勵或強制使用再生水,則如何推展?若法律行不通,至少要有行政院核定的水再生利用實施計畫,也要整合分散各部會的管理法規、水質標準,但李鴻源在內政部長任內,也無法成功整合、推動,可想而知,若沒有強烈共識,要推動再生水談何容易。

二是缺乏二元供水系統。一些廢汙水處理廠興建時並未考慮再生利用,僅能初級處理,排放水水質僅能符合放流水標準,要擴建也沒有場地;而且不僅廢汙水處理端要再投資,用水端也缺乏二元輸水管線,也必須再投資。供水端與用水端如何搭配與計費,是最待克服的難題。很多廢汙水處理廠免費提供再生水,但要需水者自行取水;澎湖龍行社區住戶有二元供水系統,但卻無再生水源而未使用,反而是工業用水大戶回收再自己利用最方便、最容易,廢水利用應朝向此發展,可惜,工業用水只占總用水量10趴。

三是最根本而重要的因素-經濟面缺乏誘因。一噸乾淨的自來水才十塊錢,只有迫不得已時廠商才會花更多錢去使用再生的廢汙水。尤其生活汙水處理廠多位於管線末端,再生水需要加壓後以管線回送使用端,除增加成本,也極其耗能,與海水淡化也是「競爭」關係。相對之下,海水水質、水量比起廢汙水穩定,營運維護更討喜。太過低廉的水價無法真實反映自來水的價值,也完全阻擋再生水的發展空間。經濟部推動工業用水大戶「耗水費」制度,目的也是「提醒」要節約用水,真正節省水量還是有限。

四是心理層面。再生水的水質處理得再好,要當作家用及公共給水仍行不通,即使要當農業用,說不定水利會也會抗議、拒絕交換。食安風暴,民眾根本不接受飼料油原料,同理可知民眾絕難以接受「下水」變身的再生水。新加坡的新生水(NEWater)很有名,水質近純水,放置十多年水質也安全不變,但除供工業用外,那些水還是抽到水庫去與天然雨水混合、淨化再供應家用。我曾不辭辛苦從新加坡帶回幾瓶新生水,卻沒有人願意喝。再生水若只供給特定工業廠商或沖廁、澆灌等次級用水,就限制了使用量,加上供水系統難以配合,替代效果將十分有限。

其實,水利署在民國九十三年已成立「水再生利用推動小組」,民間亦有「台灣水環境再生協會」成立「水再生利用推動辦公室」大力協助、推展,但十多年下來,成效有限,再生水使用目標已往下調,五年後,再生水使用量還不到廢汙水一天處理量的一半。

水資源問題終結也是能源問題。中東產油國家雖缺水,但可以海水淡化、化沙漠為綠洲。台灣水資源分配不均、缺能源、少土地,但我們每人用水量卻超多、水價又超便宜,想想:也真是台灣奇蹟。

氣候變異、旱澇更極端,未來台灣一定也還會缺水,必須節流開源、多管齊下共同努力,尤其農業用水若要免於停灌休耕,平常更要想方設法節約,否則,抗旱已沒有有效的新招了。(作者為退休水利人員,台中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評論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