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淇
楊德昌是一個什麼樣的導演?
楊德昌是在一九八三年拍了一部與過去台灣電影截然不同的《海灘的一天》。
片中,他精心設計了多重觀點,讓張艾嘉與胡茵夢兩位女主角久別重逢,透過對話帶觀眾一層一層撥開時代遮蔽的簾幕,回到台灣純真但壓抑的年代。他讓你以為胡茵夢是女主角,看著看著,你忽然驚覺原來張艾嘉才是。他讓片名誤導你,以為這是一個發生在一天的故事,直到兩小時四十分鐘之後,你才發現這是一部女主角歷經十三年後找到自我與自信的故事。這是楊德昌的第一部電影長片,但他自信滿滿,相信在他的精心設計下,觀眾不需要知道片中張艾嘉的先生到底有沒有死在海灘。
楊德昌是一個什麼樣的導演?
他在一九九一年把一則學生殺人的新聞事件,改編成一部四小時史詩影片《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在片中,他梳理出台北舊書攤前一個少年殺人的事件,背後牽連的複雜社會網絡與國家暴力。他像一位鉅細靡遺的空間設計師,讓建中夜校生的情竇初開與血氣方剛、本省與外省幫派爭奪地盤的逞兇鬥狠、軍警與情治單位不容質疑的威權,初到寶島生活捉襟見肘的眷村家庭以及隨美軍駐防台灣的貓王搖滾樂,在銀幕上重建出六○年代初期台北做為臨時首都最真實的樣貌。影片經過數位修復後,去年底重新院線上映。坐在戲院裡,應該沒有重量的光影,卻壓得人幾乎透不過氣來。
他的電影主角都與台北血脈相連
楊德昌是一個什麼樣的導演?
他在一九八五年拍了一部獻給台北的情書《青梅竹馬》。
其實,他的《海灘的一天》、《恐怖份子》、《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獨立時代》、《麻將》以及最後一部讓他獲得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的《一一》,都是以台北為主題的電影。他也因為自己的影片沒有在國內戲院得到應有的尊重,而心灰意冷,決意不再為台北拍片。《一一》遲遲沒有在台灣發行上映,或許與他的失望有關。
他的影片中,每一位主要角色都與台灣的歷史或台北這個城市血脈相連。在他的編排調度下教人印象深刻,不論是《海灘的一天》裡的張艾嘉,《青梅竹馬》裡的侯孝賢與蔡琴,《獨立時代》裡的陳湘琪,《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裡的張震,《麻將》裡的唐從聖或是《一一》裡的吳念真和張洋洋,都是在銀幕上活出歷史的台北人。
楊德昌是一個什麼樣的導演?
他極其看重電影藝術。與他共事過的電影人少有不欽佩他對電影形式的熟悉,以及對電影製作每個細節的挑剔與力求完美。卅年後再看他的電影,依舊如新,那是他超越時代的遠見以及不妥協的藝術堅持。只可惜他英年早逝。二○一五年金馬獎選映《海灘的一天》,張艾嘉導演在映後座談時談到楊德昌依然哽咽。
楊德昌是一個什麼樣的導演?
這麼說吧。楊德昌是一個在《台北物語》可以賣到四五○萬元的時代,格外令人懷念的台灣導演。
(中央大學英文系教授、前國家電影中心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