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尚榮
就事論事批判「一例一休」的言論很多,但不明就裡的也屢見不鮮,「一例一休不敢消費,百貨業績跌五%」(https://udn.com/news/story/7266/2333102)就是其中典型案例。
此案例來自聯合報近日報導,記者開頭就先論定「一例一休上路後,景氣疲軟後遺症陸續爆發」,因為「老闆不願多付加班費,寧可讓員工多休假,相當於變相減薪,民眾因憂心『錢』途不明,不敢消費」,實證就是幾家知名百貨業者,一、二月合計的業績比去年同期衰退。
論述的邏輯與事實不難檢驗。
首先,如果民眾不敢消費是「因」,則苦「果」必然是全面的,不可能獨由百貨業者承擔。在經濟部統計處二月份的相關數據尚未公佈前,隨手Google遠百和幾家最近也消費過的商家,除環球購物中心找不到資料外,瓦城(國內最大東方美食連鎖餐飲集團)累計至今年一、二月,年成長逾三%;網路家庭(PChome)成長一%;富邦媒(momo)成長逾六%。何來景氣疲軟後遺症陸續爆發?
往前續查百貨雙雄近三年(二○一四至一六)的營收(單位:億元;以下同),新光三越是七九三、七九五、七九三;停滯。遠百為四五九、四五○、四三五;衰退。但整體百貨公司業去年營收達三千三百多億,創了歷史新高。餅變大了,顯然被新加入市場的Outlet等掌握了。
再看網購市場,前兩大B2C網購平台,近三年來的營收,相對屢創新高,富邦媒:二三九、二五六、二八一;網路家庭:二○七、二二九、二五七,今年一例一休後(累計前兩個月),仍然持續比去年同期成長。至於跨海而來的淘寶網,應當也一樣衝擊到國內百貨業者。
這種結構性的改變,國內業者(含專櫃)不可能不知曉,尤其中國近年實體商場受到電商衝擊,早已不是個案,不少商場陸續關門,包括萬達百貨、馬莎百貨、百盛、新世界百貨,就連大型超市的家樂福、大潤發都有陸續關店的情況。
因此,結構性因素才是百貨公司面臨的困境,中國媒體沒有把帳算在「五險一金」(增加企業負擔)上,台灣特定媒體卻呼朋引伴,怪罪「一例一休」。
媒體不做功課就大做文章,只會壓縮「一例一休」被客觀檢討的空間,流失自己的可信度。
(作者為製造業上市公司主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