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自由開講》運用A I減少醫療錯誤,就是現在

李友專

高雄某醫院日前不慎對病人開錯刀,做了不該做的胸部引流手術,引起各界的撻伐,批評這是低級錯誤,認為醫院螺絲鬆了,但原因真是如此嗎?

這樣的問題其實已經研究了20年,稱為病人識別錯誤,另外還有手術方式錯誤、手術部位錯誤、用藥錯誤、病歷書寫錯誤等。臺灣發生各種醫療錯誤也並非少數個案,在世界各地的知名醫院也都時有所聞,早期引起關注的代表案例,是1999年日本橫濱某醫院誤將兩位分別要做心臟瓣膜手術與部分肺切除的患者搞混,導致這兩人死亡1

臺灣民眾就醫量非常大,病人風險相對也比較高,引進現代化的AI科技絕對有其必要性。(示意圖,彭博資料照)

近年來環境改變了疾病成因、醫學科技發展的速度變得飛快,加上人口老化、多重疾病交互影響等,讓醫療程序跟著日益複雜,加重醫護人員的負荷。以病人識別來說,一般程序包括會先與病人確認姓名、手術前的「Time Out」確認病灶、術式、麻醉方式等;有些醫院也引進條碼科技輔助,藉由掃描病人手環確定是本人。

臺灣民眾就醫量非常大,病人風險相對也比較高,引進現代化的AI科技絕對有其必要性。以上述的例子來說,病人身份確認方面,在符合隱私規範下,有新的臉部辨識、聲紋辨識等方式可以應用。而在術式、部位及用藥確認方面,市面上也已有AI產品可以同步確認病歷內容是否相互吻合,避免錯誤及潛在併發症發生。

沒有人樂見醫療錯誤,發生問題時若只以指責處罰為主要手段,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反而導致錯誤被掩蓋,無法從錯誤中學習。「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醫療錯誤的成本極高,消極地譴責再譴責,或叮嚀小心再小心,並不能帶來徹底改變,有效地運用科技彌補人類有缺陷的天性,才有機會減少憾事發生。

(作者為北醫大人工智慧醫療研究中心執行長及健康資訊科技國際研究中心主任、醫守科技創辦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評論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