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偶然言中》川普漁翁得利,民主黨內戰帶來歷史性的挫敗

民主黨遇到的是兩黨制政治體系下常見的老問題。深藍路線佔據了道德高地,黨內溫和派無法與之正面抗衡,尤其在川普屢屢發表種族主義等無道德底線的言論激化政治環境之下,深藍的激進而強力的回擊川普,顯得更加理直氣壯。和稀泥的結果,就是讓深藍路線取得輿論主導權,今年期中選戰也如同預期的以歷史性敗績收場。

宋文笛

本次美國期中選舉結果意味著美國民主黨持續的內戰以致於自毀長城,「深藍」的民主黨左派主導議題,導致川普漁翁得利。民主黨此次可以說是戰術性的小勝,卻是歷史性的大敗;展望2020,趨勢十分不利。

十一月六日選舉結果,符合大多數主流媒體的預測:在野的民主黨成功攻下眾議院,川普領導的共和黨則守住參議院多數席次。雖然至截稿為止,不在籍投票等計票還未完全結束,但大體而言,民主黨大約淨贏得25-35席眾議院席次,參議院表現則稍低於預期,不但沒有斬獲,還很可能減少幾席。

美國期中選舉結果,符合大多數主流媒體的預測:在野的民主黨成功攻下眾議院,川普領導的共和黨則守住參議院多數席次。(AFP)

兩點觀察:

一、民主黨今年堪稱歷史級的敗績。

勝或敗取決於你用什麼標準衡量。從歷史數據看:自從1862年(美國內戰) 以來的三十九次期中選舉裡,在野黨累計攻下眾議院三十五次(90%),攻下參議院二十四次 (62%)。按照這標準,民主黨這次表現是歷史上幾乎墊底的後段班,眾議院勉強過半,參議院席次甚至不增反減。

期中選舉中,尤其以總統第一任的期中選舉(也就是今年) 所有條件對在野黨最有利。當代美國政治格局奠基於 1994年期中選舉,自該年起,幾乎每次都是在野黨秋風掃落葉地大舉攻下立法權的海嘯時刻。稍作比較可知: 1994年,在野的共和黨攻下54席眾議院、8席參議院席次。2006年,在野的民主黨斬獲31席眾議院、6席參議院席次。2010年,在野的共和黨攻下63席眾議院、6席參議院席次。2018年,在野的民主黨攻下25-35席眾議院、參議院席次不增反減。

今日,民主黨站在最有利的時間點,依然只能取得不慍不火的小勝,在未來幾年的前景的確堪慮。這已經是短期內可預見的最高峰了。沒能夠在局勢最有利的時候多攻下幾席本錢墊底,如此脆弱的多數,等到再下一次選舉,局勢可望相對不利的時候,恐怕連稍微輸幾席的迴旋空間都沒有。

二、民主黨內部路線之爭猶未解決,而且最後選擇了不利於爭取中間選民的錯誤選舉策略。

由於黨內媒體寵兒皆是偏「深藍」的左派,曝光率最高的左派主導議題。但是選舉結果溫和派大多上壘,而在本屆選舉期間發展出全國級知名度的左派明星如 ‘Beto’ (德州參議員)、Stacey Abrams (喬治亞州長)、Kara Eastman (內布拉斯加眾議員) 等全部出局。

選舉結果溫和派大多上壘,而在本屆選舉期間發展出全國級知名度的左派明星如 Beto(圖)、Stacey Abrams 、Kara Eastman 等全部出局。(AFP)

民主黨一年前討論過兩大競選策略方向,一重廣度,一重深度。廣度路線注重民生、「歐記健保」 (Obamacare) 等有社會共識的最大公約數議題,用詞溫和,政策立場多有妥協,在爭議性最高的墮胎、非法移民等政治性議題上則採取折衷態度,目的在於開拓「淺藍」、中間選民乃至於不滿川普的共和黨「淺紅」選票。

深度路線則高舉政治正確(political correctness) 的大義旗幟,政策立場毫不妥協,也往往以火爆言詞激化選情。例如他們提倡不打折的「全民健保」 (single-payer healthcare)、罷免川普、「支持川普的大多是令人鄙視的種族主義者」一類言論。在選舉策略上,他們一方面完全放棄爭取淺紅白人選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刺激深藍支持者熱血沸騰、踴躍投票,目標以催票能力決勝負。

兩大路線之爭是民主黨2016年總統大選黨內初選的延長戰。希拉蕊支持的裴洛西、舒默等人代表廣度路線,掌控黨機器;桑德斯(Bernie Sanders) 代表著深度路線,在媒體界影響力較大。然而,美國是柔性政黨體制,桑德斯派系取得了話語權,後來甚至取得了準官方背書。

(2016 DNC 民主黨全國大會提名希拉蕊時刻。最早挺 Bernie 的 Sarah Silverman 在台上說「我會繼續追隨Bernie 啟發我們的許多理想,我也會全力在這次大選支持希拉蕊」,結果被 Bernie or Bust 觀眾砲轟,她說了一句直白的「你們太荒謬」。)

民主黨在2016年總統大選敗選一年後,由民主黨核心智庫「美國進步中心」 (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 CAP) 發表官方版的 2016總統敗選「驗屍報告」,名曰《2016 選民趨勢:最終審視》(Voter Trends in 2016:A Final Examination)。雖然該所智庫是希拉蕊家族勢力主導,但是就連它的報告也認為敗選是出於催票不力,所以建議日後選戰要首先重視對於少數民族選民催票,也就是建議桑德斯的深藍深度路線。

然而,此策略之不明智顯而易見。

史丹佛大學政治學者 Andrew B. Hall 和 Daniel M. Thompson 的研究《美國候選人意識形態和基本盤選票動員》 (Who Punishes Extremist Nominees? Candidate Ideology and Turning Out the Base in US Elections) 早已明確指出,激化選舉、決戰基本盤的策略相當於在政治自殺,因為深藍策略在大選階段,催出的反對票遠遠多於支持票,是一筆不划算的交易。

如同預期,採取深藍策略的候選人今年個個失利。今年2018民主黨主打的左派深藍政治明星,Beto(德州)、Stacey Abrams (喬治亞)、Kara Eastman (內布拉斯加) 等,都是在南方和中西部的深紅保守選區。但是他們並不因地制宜,依然完全放棄爭取中間和淺紅選民,選擇不屈不撓地保持純粹的左派意識形態奮戰,其孤膽英雄形象引發「藍營救世主」的聯想,所以,固然一個個都敗選,但是都被認為「雖敗猶榮」,選後「選總統」呼聲此起彼落。

採取深藍策略的候選人今年個個失利。他們完全放棄爭取中間和淺紅選民,選擇不屈不撓地保持純粹的左派意識形態奮戰,其孤膽英雄形象引發「藍營救世主」的聯想,固然一個個都敗選,但是都被認為「雖敗猶榮」,選後「選總統」呼聲此起彼落。(EPA)

民主黨遇到的是兩黨制政治體系下常見的老問題。深藍路線佔據了道德高地,黨內溫和派無法與之正面抗衡,尤其在川普屢屢發表種族主義等無道德底線(basic decency) 的言論激化政治環境之下,深藍的激進而強力的回擊川普,顯得更加理直氣壯。民主黨的溫和派只能迴避委屈求全,一方面不駁斥深藍言論,另一方面在官方政策論述上低調提出溫和訴求,但求稀釋民主黨的激進印象。和稀泥的結果,就是讓深藍路線取得輿論主導權,民主黨今年期中選戰也如同預期的以歷史性敗績收場。

展望未來

未來兩年內,民主黨取得眾議院,日後可望有力否決川普政府最爭議性的法案,「歐記健保」 (Obamacare) 得保,也有一定的談判籌碼可以說服川普政府的例如強行拆散非法移民母子的不人道政策。就政壇而言,分裂政府導致政策的權責不明,政治激化,民主黨和共和黨視彼此為寇讎的情形恐將惡化。但是展望兩年後2020 的總統和國會選舉,由於民主黨這次在眾議院席次取得小勝,恐怕教訓不夠大,無法說服黨內政治路線改弦易轍。若是民主黨的「深藍」派持續主導話語權,不改變自殺式(self-defeating) 的選戰路線,那麼也將會持續「雖敗猶榮」下去,2020 總統依然將會是川普的天下,在總統「月暈效應」下,共和黨亦有不錯的機會重新奪回眾議院主導權。民主黨今日短暫贏得的眾議院多數,恐怕淪為夢一場。

要想避免如今已可預見的噩運,還有待有膽有識的民主黨的政治媒體學術界菁英,發動黨內路線大辯論,生聚教訓,重審政治路線。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評論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