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LLY TONG
每年五月五日,美國都會有逾二十個州份,大肆慶祝五月五日節(Cinco de Mayo,西班牙語意思為5月5日)。
五月五日節對墨西哥裔的美國人意義重大,就如中國人的農曆新年和愛爾蘭人的聖博德節。可是,在墨西哥本土,五月五日節並不算全國性節日,隆重程度還不及鄰近的美國;即使對於一般美國人而言,五月五日節也只會令他們聯想起墨西哥啤酒、美食和音樂。
其實,五月五日節背後,其實是一個關於強國以龐大資本和軍事力量,欺侮弱國的故事,而相近的故事,正以不同形式,每天在世界發生。
不少美國人誤以為,五月五日節是墨西哥的國慶日。其實,五月五日節是紀念1862年5月5日發生的普埃布拉戰役(Battle of Puebla)。在該場戰役,墨西哥在敵眾我寡、裝備落後的情況下,以弱勝強,奇蹟擊退法國侵略。雖然,普埃布拉戰役的勝利,並無法扭轉墨西哥的命運;法國在第二年旋即捲土重來,佔領墨西哥城,並另立新君。普埃布拉戰役卻激發了墨西哥人的民族認同,五月五日節亦象徵了墨西哥人的勇敢剛毅。整場戰事及後以美國軍事介入,法軍撤退作結。
1862爆起的法墨戰爭,源於一個到今天仍纏繞不少國家的老問題── 國債問題。經過1846-8年美墨戰爭,以及1858-61年墨西哥內戰後,墨西哥面臨嚴峻的經濟危機,在外墨西哥債台高築,在內國民飢寒交迫。於是1961年,時任墨西哥總統貝尼托·胡亞雷斯(Benito Pablo Juárez García)單方面宣布,停止對外償還國債利息兩年。雖然胡亞雷斯強調這只是暫時性措施,但是次舉動,惹怒了墨西哥三大債權國,法國、英國和西班牙。三國陸續派遣艦隊抵達墨西哥的港口,以作軍事威嚇。經一輪斡旋之後,英國和西班牙撤軍,但法國卻不肯作罷,為了討債,向墨西哥發動全面戰爭。
國債問題,在國際政治的舞台上,從非新鮮事物,十九世紀的墨西哥只是其中一個案例。就以其他法墨戰爭的參與國為例,美國經過她的獨立戰爭後,向法國和荷蘭借來了龐大的債款;在二戰過後,美國卻成為了法國和英國最大的債權人。當債務人債台高築,無力償還的時候,聰明的債權人會與債務人進行磋商,作出讓步或協助債務重組,避免趕盡殺絕,得不償失。然而,十九世紀中葉的法國,卻採用了如一般高利貸「殺雞取卵」式的討債方法,最終法國大軍於1862年5月5日出現在普埃布拉,並於數年後敗走。
到今天,富裕的債權國來得聰明得多,透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跨國財金機構,以結構調整(Structural Adjustment)等「和平」的方式,逼使債務國大幅削減公營開支,榨取債務國最後的一分一毫。由九七金融風暴後的東南亞諸國,到近年的歐債國,我們或許都看到十九世紀墨西哥的身影。五月五日節的故事遠在十九世紀的中北美洲,卻和我們並不遙遠。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outside 五月五日節的歷史:一個國際政治經濟學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