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一路向南》台灣印度關係的「暫停」鍵

台北直飛新德里的飛行距離時間還不夠看兩部寶萊塢電影,但台印的心理距離卻遠大於此。台印關係發展的制約因素,字首合起來就是個「暫停」。台印關係想要跨過這個「暫停」,就必須好好檢視以及做出因應。

方天賜/清華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前駐印度外交官

台灣從2003年開始將印度列為重點拓銷市場,歷經十多年的努力,我方對印度的貿易額僅佔台灣外貿總額不到1%。而印度每年約有1800萬人次出國,訪台人數不到0.9%。這些數據都顯示,台印關係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若從台灣的角度來看,台印關係的發展至少有幾個常見的制約因素,包括政策(policy)、文化適應(adaption)、缺乏瞭解(understading)、優越 (superiority)心態、環境(environment)欠佳等考量,若將上述的英文字首合在一起,恰好為「暫停」(pause)。若要確實提升台印關係,勢必要檢視及因應這些挑戰。

印度首都新德里的拉吉夫廣場,是印度經濟重鎮。(By Kabi1990 Own work, CC BY-SA 3.0, wikimedia)

第一個關鍵因素來自於政府的政策面

台灣對印度政策的長期問題是口惠而實不至。除了外交及經濟部之外,國內多數單位對於印度的興趣缺缺,也不願意投入資源和人力。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在2014年5月上台後,台灣對其有相當大的期待。但印度今非昔比,莫迪政府的大國外交相當成功,吸引許多大國主動與之合作,台灣在印度外交中的位階性自然不高。且由於對印工作往往曠日廢時,短期內難收成效,導致台灣的政治人物或官僚不願意進行長期投資。

由於印度正在推動「向東行動」(Act East)政策,希望強化與亞太國家的交往,理論上與「新南向政策」有重疊利益。但由於政策內容不夠明確,目前還找不到有效的對接口。日中等國都積極利用政府力量強化對印的經貿關係:日本政府提供長期低利貸款取得印度第一條高鐵的興建權;中國則在印度建設工業園區,已在六月動土。不知台灣是否也有魄力在印度推動大型的指標性計畫?

日中等國都積極利用政府力量強化對印的經貿關係。其中中國在印度建設工業園區,已在六月動土。圖左為印度總統穆克吉,圖右則為中國總理李克強。(EPA)

第二個因素是調適問題

台北直飛新德里的飛行距離時間還不夠看兩部寶萊塢電影,但台印的心理距離卻遠大於此。印度的食衣住行都與台灣有所差異,許多國人對於印度文化有距離感,擔心到印度之後無法適應咖哩飲食及印度腔英文,也擔心不小心碰觸宗教禁忌等等。因此,相較於中國大陸或者東南亞地區,國人前往印度的心理壓力較大。印度的台商圈便流傳一段小故事,曾有外派人員到達印度兩三天後,便決定辭去工作返台。但從另一個角度觀察,目前派駐印度的大使館及民間企業中,也不乏是自願前往的。自稱是草莓族世代的作家「印度尤」,大學畢業不久就前往印度就業,除了擔任媒體工作外,還將當地見聞出版成暢銷書,突顯年輕世代的異國調適能力。可見已有一批國人逐漸找到適應印度的生活模式。

第三個挑戰是缺乏適當瞭解

台灣透過媒體報導、流行文化、留學、觀光等方式,對於歐美日韓地區,多少都有基本的概念。但台印缺乏上述的社會網絡,兩國遲自1995年才開始設立官方代表處。印度對於台灣社會而言是相當陌生的國度,因而容易形成誤解或者偏見。某單位出版的印度經貿投資簡介,便將印度的「蒙古人種」(Mongoloid)誤植為「蒙兀兒」(Mughal)人,雖再版多次也未見更正。追根究柢,台灣的學術界也不鼓勵印度相關研究,台灣的大學常被批評數量太多,卻沒有任何印度研究系所。這個人口第二、經濟成長率超越中國的核武大國,卻不存在於台灣的教育地圖。筆者曾統計國內近年來的專書、論文及科技部研究計畫,發現印度社會及歷史的研究特別匱乏,這也反映出我們對於印度的基礎研究和認識嚴重不足。政府正在推動成立國家級的南亞研究智庫,或許可以彌補此項缺陷。

印度的食衣住行都與台灣有所差異,許多國人對於印度文化有距離感,擔心到印度之後無法適應,也擔心不小心碰觸宗教禁忌等等。因此,相較於中國或東南亞地區,國人前往印度的心理壓力較大。(www.worldbank.org)

第四項因素是優越感

台灣因為整體的發展較進步,常對東南亞及南亞地區衍生一些不必要的優越感,阻礙了互相合作學習的機會。有位資深外交官曾戲說,當他跟親友道別,準備到印度履新時,許多朋友都以同情的眼光問他,究竟是犯了甚麼錯誤還是得罪哪位長官,竟要被派往印度。但兩國發展關係本來就是要懂得發掘彼此的長處。以科技領域來說,台灣在IT領域的製造能力有目共睹,但印度在太空及製藥業的發展則遠勝台灣。

以太空科技而言,印度早在2008年就進行探測月球任務;前年9月則成功完成火星任務。上個月22日則見到印度完成「一箭20星」(一枚火箭同時搭載發射20枚衛星)任務,展現其太空科技實力。事實上,台灣的福爾摩沙二號衛星當初便曾考慮由印度代為發射,後因其它因素而作罷。但印度的發射費用相對低廉且技術純熟,台灣可列為未來發射衛星的合作夥伴。印度的製藥業則號稱是開發中國家的藥房,擁有最多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認證的外國藥廠。而且,印度的「學名藥」以價廉物美聞名,健保局可以考慮引進若干合適藥品,或許有利降低藥費支出。

印度航太工業發達,太空科技實力雄厚。圖為今年一月印度PSLV火箭發射,上頭搭載印度第十五顆人造衛星。(EPA)

第五項限制是印度的環境(environment)問題

印度的基礎建設不佳,光是水電供應問題就讓許多廠商為之卻步。大都市的空氣品質惡化嚴重,首都德里便曾實施依車牌單雙號限行的管制措施。根據印度最近一次的人口統計,只有46.9%的家庭擁有廁所,47.2%家戶擁有電視機、63.2%家戶擁有電話、53.2%擁有手機。擁有可以上網電腦的家戶也僅有3.1%。不過,正因為印度是百業待舉的未飽和市場,各行各業都有極大的成長空間,外商才擁有更多的機會。另一方面,印度的性侵害案件頻傳、性別平權問題等無形的環境因素,也常令人詬病。其實,多數的印度人善良且熱心,但單身前往印度的女性,確實要注意人身安全。缺乏效率、貪汙也是前進印度的負面阻力。但國人也必須瞭解,上述的這些負面環境並非只是針對台灣。如果韓國及日本人可以克服環境問題,在印度經營出一番成績,相信國人也可以在相同的環境中打拼及發展。

綜合言之,上述這些問題確實都是影響國人前進印度的因素,政府若有心推動台印關係,則應積極協助應對。正如新南向辦公室主任黃志芳所表示,新南向辦公室可扮演服務平台的角色。在台印關係方面,政府可主動瞭解國人的需求、並藉由強化與當地國溝通管道、設立新南向辦公室資訊網站、鼓勵印度學術研究等等,以切換台印關係的pause鍵,重啟台印交流。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評論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