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拓梓
源義經一直以為他和哥哥之間的不快是一場誤會,在殞命之前,他以奇兵之計,連續在西國打了四場大勝仗,讓在遙遠大後方的哥哥源賴朝有充裕的空間穩固政情,建立幕府。
在建立幕府之前,源賴朝是個被放逐的流亡者。他的父親源朝義被平清盛打敗,理當全家處斬,但卻因為平清盛一時心軟而僅遭放逐。他的異母弟源義經也因此逃過一劫,被送到京都鞍馬寺出家。
那是武士與公卿競爭權力的時代,野心勃勃的天皇為了擁有更大的權力而讓位給幼子,自己成為「上皇」,擺脫了法制約束,成為國家實際權力的擁有者。當時的後白河上皇又因為出家,而自謂握有政教權力的「法皇」。
在這樣被後世稱做「院政」時代裡,為了駕馭這些難纏的武士,法皇以更多的官位分封武士,讓武士也融入公卿體制,將戰勝的平家逐漸馴化為公卿一員。平家的馴化,也造成了武功的廢弛。
機會成為在東國生聚教訓的賴朝的。反叛旗幟樹立後,他不斷擴展地盤,一步步成為關東地區實際的政權掌握者,不僅在鎌倉建立了反叛軍的基地,還在一場又一場的戰爭中,站穩了政權腳步,不僅將平家逼出京都,還派遣遠征軍把平家打得片甲不留。
這位遠征軍的實際領袖源義經,在軍事上無疑是天才。但天才都有某些缺陷,他頭腦簡單,政治能力差勁到極點,後世稱他為「九郎判官」就是頭腦差的例子。這位源家排行第九的庶子,在未經哥哥同意下,接受了法皇以馴服平家手法封予的判官職務。這位朝廷判官,一心認為自己受封官銜,是對源家的榮耀,卻沒有考慮到身在東國的哥哥,更在意的是自己的政治權力不應該被朝廷的官銜限制。
在源賴朝的威嚇下,朝廷讓他把「征夷大將軍」的名號確認了,在京都之外成立另外一個實際掌握權力政府的幕府制度也確立了。即使不穩固,鎌倉幕府已經確立為日本第一個武家政權,而皇室的形式化、榮譽化地位也走出了歷史的第一步。
在一心建立政權的賴朝心中,心內只有血緣、戰爭的弟弟義經,因為個性單純又有太多的功勳,正一步一步成為法皇的傀儡。精於算計的賴朝很清楚,過去源平兩家的恩怨,就是因為皇室公卿刻意培養競爭,才造成的悲劇,他絕對不允許這種事情再發生。
因此,當大破平家的義經終於領兵回到鎌倉時,賴朝的使者要求他釋出兵權,即刻回到京都時,義經感到完全不可理解。在他心目中,唯一必須完成的為父報仇使命已經圓滿達成,哥哥賴朝理應嘉獎,怎麼會反過來剝奪他的權力,要他立刻離開鎌倉?
情急之下,義經寫了一份文情並茂的「腰越狀」向哥哥表忠,說自己絕無二心。但深感弟弟功高震主的賴朝心意已決,不僅強烈要求義經西返,更私派手下前往京都行刺義經,唯任務不成遭義經所殺。
事已至此,義經知道跟哥哥再也不能和好,遂決定整兵相抗,只是賴朝大兵發至,後白河法皇見風轉舵,說自己發出討伐賴朝的院宣是被義經逼迫的,立馬改發一張討伐義經的院宣給賴朝。
義經離開京都以前還遣使去和法皇道謝,現在卻一夕變成朝敵,只好左躲右閃,一下躲山裡、一下睡馬路,中間與家臣弁慶留下一段美談,還成為歌舞伎「勸進帳」的主題。劇中,交換打扮,差一點被安宅關守將認出的主僕,因為弁慶急中生智,敲了義經一下,怒罵他長得太像九郎判官害兩人被留置,騙過了安宅關守將,也讓義經終於平安抵達年輕時曾收留他的奧州藤原家勢力範圍。
不過好景不長,在視義經如子的藤原秀衡死後,藤原家分成兩派,一派主張持續獨立,一派則心向臣服幕府。也因臣服幕府派得勢,最後逼得義經只好選擇自殺。這位進不了鐮倉的「鎌倉戰神」,頭顱被送到賴朝眼前時,賴朝說了一句「惡終於消滅了」,司馬遼太郎的小說《鎌倉戰神源義經》當中就提到,人們都在問,「惡」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某種程度來說,不僅是對這位頭腦簡單的戰神的同情,同時也是對一心政治的賴朝的諷刺。
而一心想討好賴朝的奧州藤原家怎麼了呢?義經死後,奧州藤原家陷入了內亂,而賴朝也趁此機會揮軍北上,沒有義經相助的奧州政權很快就崩潰了,鎌倉幕府終於形式上統一了日本,雖然這也是一個非常脆弱的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