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梭
根據世界首位變性人莉莉,同時也是丹麥風景畫家埃恩納真實故事改編而成的電影《丹麥女孩(Danish GIrl)》,在埃恩納與妻子葛蕾塔兩位主角心緒輾轉間感慨造化弄人的無奈,以及對愛的執著與代價付出。
哥本哈根的港邊巷弄散落兩個人的身影,新港(Nyhavn,安徒生故居亦在此處)的魚市、夜歸經過的中世紀老街(Magstræde)、追求者山達爾的寓所(Nyboder)、丹麥皇家劇院的芭蕾場景(Det Kongelige Teater),還有假裝是德勒斯登醫院的哥本哈根市政廳(Københavns Rådhus)中庭、當成巴黎場景拍攝的腓特列教堂(Frederiks Kirke)。從12世紀初的小漁村發展成貿易中心,1443年正式成為丹麥首都;城市建立初時的名稱為「Kjøbmandehavn」,意謂「商人的港口」。哥本哈根除了美人魚雕像(Lille Havfrue),還有各區域保留的時代建築風格,1847年創建於此的啤酒大廠嘉士伯(Carlsberg)及展覽其家族藝術收藏的嘉士伯美術館。
1806年,14歲的彼得.希琳(Peter Fedrik Suhm Heering)到哥本哈根一間雜貨店見習,深受老闆夫婦倆喜愛,九年後離開至殖民貿易公司工作前,老闆娘甚至將家傳櫻桃釀製酒秘方贈予希琳。1818年,希琳自立門戶專營商品貿易,並在自家小店販售櫻桃甜酒(Cherry Cordial);將中性穀物烈酒與連同果核搗爛的丹麥櫻桃置入木桶內,一年後再和其它年份的櫻桃酒混調,保持口味一致,過程中添加部份香料及糖份,最低桶陳年份為三年。
醇厚香甜的櫻桃滋味很快地透過希琳本身的貿易能力及哥本哈根港海運交通散佈世界各處。希琳櫻桃酒(Cherry Heering)於1900年藉由三得利(Suntory)進入日本市場,此期間定義產品為櫻桃白蘭地(Cherry Brandy);1913年,來自海南島華人調酒師嚴崇文(Ngiam Tong Boon)在新加坡萊佛士酒店創製添加希琳櫻桃酒的「新加坡司令(Singapore Sling)」;1922年,為描述鬥牛士情愛電影《血與砂(Bloody and Sand)》調製的同名威士忌調酒,希琳櫻桃酒是其中關鍵基本。
許多城市地區都有其對應的調酒,諸如布魯克林(Brooklyn)、紐約(New York)、上海(Shanghai)、橫濱(Yokohama)。2009年八月,五位調酒師參與以哥本哈根城市為題的調酒競賽,最後由「Bar 1105」調酒師格洛米.艾道爾森(Gromit Eduardsen)的酒譜勝出。
使用1.5盎司伯斯杜松子酒(Bols Genever)加上各0.75盎司的希琳櫻桃酒、萊姆汁、糖漿(Simple Syrup),滴入數小滴安格式苦精(Angostura Bitters)冰鎮搖製;「哥本哈根(Copenhagen)」的杜松子酒內麥味伴隨著淡淡杏仁核、濃郁櫻桃迭送,酸甜的口感像是安徒生筆下的童話,歡樂帶著些許落寞。
埃恩納與葛蕾塔兩個人從夫妻變成姐妹淘,從哥本哈根到巴黎到德勒斯登,從不確定到自信到守候;愛情的模樣與形式如同杯裡的酒水各自風情萬種。每個人都有求愛的權利(前提是那並不會妨礙到你),習以為常的簡單生活卻對他們來說卻需要一些努力去改變調整,才能擁有能夠攤在陽光下的美麗。《丹麥女孩》是跨越性別的成人童話,像是美人魚用聲音換得雙腳,莉莉付出代價變成女身;雖然整體事實略有出入,改編自小說也不盡相同,導演陳述手法或許惹議,兩位丹麥女孩對於追求幸福和彼此依戀卻依舊令人動容。對於夢想實現,我們的勇氣能值得多少犧牲?
在《丹麥女孩》的實際生活沒有山達爾也沒有漢斯,也沒有被故鄉海風吹走的圍巾;刪減掉捏造,拭去淚痕,最後不過就是幾杯「哥本哈根」,不過就是最平淡現實卻又必須面對的苦辣酸甜。
(自由評論網提醒您,未成年請勿飲酒,酒後請勿開車,飲酒過量,有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