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樵
2015年11月24日,土耳其擊落俄羅斯戰機,土俄緊張情勢瞬間升高。其實土俄兩國都面臨敘利亞的問題,一是敘利亞內戰:土耳其認為阿薩德(Bashar al-Assad)政府應該下台;二是伊斯蘭國的擴張:俄羅斯受阿薩德政府請求協助。
戰機事件發生後,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各說各話,沒有交集,雙方都認為彼此沒有錯,責任都在對方。土俄兩國21世紀之際關係十分友好,會不會因為戰機事件而有所改變?值得關注。
土俄關係的歷史:鄂俄在黑海的糾葛
自17世紀起,俄國南下穿過黑海海峽,在巴爾幹半島、高加索擴張勢力,與鄂圖曼帝國有多次交戰。俄國要尋求暖水海域,而黑海海峽是必經之路之一。儘管俄國在巴爾幹與高加索佔領了鄂圖曼的領土,但都屬於雙方版圖擴張、邊界接觸的模糊地帶,無論是從宗教還是種族的角度來看,沒有誰先來後到的問題,任一方的主張都有其合理說法。
但黑海的情況就有所不同了,是俄國與歐洲國家之間的問題,而不盡然只存在俄國與鄂圖曼之間。擔憂俄國穿過黑海海峽的是如英國與法國的歐洲國家,鄂圖曼反倒能夠接受讓俄國船隻進出。俄鄂之間簽署的條約,也多是受到英法影響才失效。例如1833年的鄂俄的《恩格爾斯克勒條約》( Treaty of Unkiar Skelessi ),鄂圖曼封鎖黑海海峽、俄國擁有特殊權利之後;又有1841年英國主導的《倫敦海峽協定》(London Straits Convention)讓黑海商船自由進出、由西方國家保護海峽;1856年克里米亞戰爭後的《巴黎條約》(Treaty of Paris),再讓黑海中立化,俄國在黑海失去優勢。
一次大戰結束後,俄國與鄂圖曼帝國被蘇俄與土耳其替換,同時面臨新的情勢,也彼此簽署友好條約,黑海問題暫時趨於和緩。但戰後的新局勢今非昔比。一戰之前土耳其與德國的友好關係,在戰後還是維繫不變。不過,土耳其並非完全依靠蘇聯與德國,同時也藉由對英法簽署的互助條約,取得足夠的國防支援,同時也滿足英法孤立德國的意圖。而土耳其為了加強在黑海的權益,藉由1936年英蘇土簽署的《蒙特勒協定》(Montreux Convention),土國得以在受到戰爭威脅時,有權決定他國軍艦能否通過海峽。
二次大戰爆發初期,土耳其宣布中立,既是不願因為與德國結盟而受戰爭波及,也不願刻意與蘇聯或是英美靠攏。儘管1941年後土耳其還是加入了德國,也是為了擺脫英美蘇南北夾擊的權宜策略。
趨於複雜的西亞世界
黑海問題與西亞世界脫離不了關係,黑海與地中海緊密連接,任一方有情勢變化,必然會相互影響。二戰結束後,蘇聯對土耳其的態度有所轉變,先是要求廢除過去的互不侵犯條約,後又要求在黑海的特權,另一方面也鼓動亞美尼亞人、庫德族的反土耳其運動。土耳其拒絕蘇聯的要求,強調黑海事務屬多國協議,不是土蘇片面能決定。而在法西斯這個對手失勢之後,英美蘇在戰時合作的態勢就消失了,遏止蘇聯擴張成為美英的主要目的。
戰爭期間,英美同意蘇聯取得黑海至地中海的通行權利,但戰後英美轉而一致抵制蘇聯對黑海的企圖。在蘇聯的壓力之下,土耳其轉向成為英美盟友。而50年代後的蘇聯,一再向土耳其強調黑海安全是蘇聯關注的焦點,並沒有領土要求。但土耳其不僅沒有回應,還讓英美軍艦通過黑海海峽。
此外,20世紀後的西亞局勢變得複雜。隨著鄂圖曼帝國瓦解,美索不達米亞在英法委任託管之下出現敘利亞、黎巴嫩、伊拉克、約旦等國家,並在二次大戰後相繼獨立。美蘇在西亞的政治角力,因此多了新的變數。
1952年,土耳其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反蘇聯的立場表達得相當明顯;1954年,在英國主導之下,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簽署《巴格達公約》(Baghdad Pact),組成共同防禦的軍事聯盟,圍堵蘇聯的企圖不言可喻。不過,1958年伊拉克革命之後,新政府反對向西方靠攏,退出巴格達條約組織,蘇聯也減少了南方的一個威脅。同時,土耳其國內也有反西方陣營的聲浪出現,蘇聯為阻止土耳其與英美結盟,便趁機向土耳其示好,提供經濟援助。1960、70年時期,土蘇間的經濟合作增加,敘利亞也得到蘇聯的軍事支援。然而,蘇聯在西亞世界仍不算大獲全勝,因為土耳其仍是北約成員,而敘利亞與西方的經濟關係也很密切。
尷尬的俄羅斯戰機事件
21世紀以來,土俄兩國脫離冷戰框架,在同樣抵制美國的立場上,兩國關係逐漸友好,彼此信賴,以維護西亞地區的和平為己任。黑海的和諧狀態,一樣也是土俄兩國對談的重點。
過去蘇聯一再強調西亞地區為其安全切身相關的鄰近區域,若有任何強權要在西亞擴大勢力,就必定會與蘇聯利益衝突,到了當代也是一樣,儘管蘇聯已由俄羅斯取代,但對於西亞的態度沒有太多變化,現今伊斯蘭國的影響力擴大,令俄羅斯不得不嚴陣以待。伊斯蘭國得以壯大,有其受認同之處。畢竟西亞地區諸多國家都是在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才被劃分出來,以西方利益所切割的版圖,原本就不可能為當地人認同,如今伊斯蘭國的形成,挑戰過去西方所劃分的西亞版圖,也等於挑戰西方的影響力,尤其是美國,眼下已經難以維持20世紀以來的優勢。反觀俄羅斯,除了支持敘利亞的阿薩德政府,還有與伊朗、伊拉克的合作,看似形成一股抵抗美國的力量,但問題在於一旦伊斯蘭國在敘利亞與伊拉克之間擴張,也將隨之影響伊朗之穩定,勢必打破西亞目前的國際情勢。
再者,國與國之間的關係總是隨著情勢影響而改變。儘管土耳其與俄羅斯為了各自的目的須維持友好關係,但當俄羅斯為了協助阿薩德政府而將戰機直接飛越土耳其領空時,土耳其絕對有其疑慮。況且,土耳其長期受敘利亞內戰、伊斯蘭國擴張所困擾,自然也有主動處理敘利亞問題的企圖。俄國戰機土耳其擊落,是否表示土耳其有意藉此表達不是俄國才擁有敘利亞問題的主導權?俄國總統普丁認為自己被捅了一刀,但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卻不願意為此表示道歉。土俄關係因為這起事件,無可避免的走上彼此猜忌之路。
然目前尚未能看出土耳其擊落戰機是否另有他圖,只能猜測大抵是個意外,因為土俄都不願意敘利亞問題影響西亞秩序,而且誰能掌握敘利亞局勢,就有機會提高自己在西亞的影響力。
姑且不以陰謀論視之,但土俄衝突的可能性相當高。俄羅斯已全面對土耳其進行經濟制裁,例如禁止土耳其貨物、限制在俄羅斯的土耳其企業、限制俄羅斯企業主雇用土耳其人,預計明年1月生效。就算雙方不至於兵戎相見,但估計也會有一段時間的惡劣關係。
不過,從過去的歷史經驗來看,土俄兩國在黑海與西亞間的矛盾,向來都會有其他強權介入,此際因為伊斯蘭國所升高的衝突,不意外的,還是會有下一波強權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