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伊朗與西亞世界》敘利亞與克里米亞:俄羅斯擴張的舊戲重演

2015年10月,俄羅斯出兵敘利亞協助敘國阿薩德政府,名為打擊伊斯蘭國,但實際上,俄國在西亞的勢力擴張一如在黑海區域的作為,敘利亞、克里米亞看似毫無關聯,實則都是同一齣俄羅斯南下擴張的戲碼重演。

陳立樵

這一年多來,烏克蘭的動盪及今日敘利亞內戰與難民問題,看似毫無關連,實則都可見到俄羅斯身影牽涉其中。若放大視角來看,烏克蘭與敘利亞兩地分處黑海海峽(博斯普魯斯海峽與達達尼爾海峽)與西亞地區,正是18世紀以降俄國南下擴張的重要路線。這兩個地區過去有鄂圖曼帝國、俄國、英國、法國的政治相互角力,形同是近現代東西方歷史發展的重心,現今則由俄國、土耳其、敘利亞、美國擔任權力要角,儘管時代不同、角色不同,情勢卻是十分相似。

1536年,法國與鄂圖曼帝國結盟,開啟了東西方的合作關係,也讓歐洲政治增添亞洲元素。法國向鄂圖曼尋求合作,並獲得了一些優惠待遇,代表歐洲納入鄂圖曼的國際秩序之中。同一時期,鄂圖曼掌控了整個西亞與黑海海域地區,同時連接著地中海、紅海、波斯灣,任何風吹草動都影響西班牙、英國、法國的海上貿易。儘管過去鄂圖曼形塑著歐洲政治,卻在18世紀歐洲勢力提升後,面臨歐洲強權在黑海、西亞東地中海海域爭奪勢力範圍的局面,鄂圖曼反而得加入歐洲的國際體制之中。

烏克蘭的動盪及今日敘利亞內戰與難民問題,看似毫無關連,實則都可見到俄羅斯身影牽涉其中。(REUTERS)

俄國南向擴張的歷史

俄國是自18世紀以來對鄂圖曼帝國影響最大的國家,無論是高加索地區或是黑海海峽,都是俄國向南方擴張「見縫插針」的空間。1783年,俄國擊敗鄂圖曼帝國,取得了克里米亞。1833年,俄鄂藉著條約簽訂,俄國掌控黑海海峽,鄂圖曼也可得到俄國的保護。1841年,英國主導下的《倫敦海峽公約》(London Straits Convention),便是為了阻擋俄國勢力穿越黑海海峽。1853年爆發的克里米亞戰爭,也是俄國要突破黑海海峽所引起的國際危機。1877年俄國又與鄂圖曼對戰,1878年戰後簽署了《聖斯特法諾條約》(Treaty of St. Stenfano),俄國擴大在高加索的土地,接著同年英國主導了《柏林條約》(Treaty of Berlin)簽署,提升鄂圖曼在巴爾幹半島的控制來抗衡俄國。

俄國的黑海艦隊於1853年克里米亞戰爭。(維基共享)

到了19世紀下半葉,海峽問題不僅僅是俄鄂之間的問題,至少英國也介入其中,想方設法要削弱俄國的勢力。英國雖以捍衛鄂圖曼帝國領土完整與主權獨立原則為目的,其實是為了維護自身在鄂圖曼內政及外交上的優勢地位、以及穩固對東地中海的貿易。鄂圖曼面對英俄兩強的勢力爭奪,退讓並非軟弱無力、也非所謂的「近東病夫」,而是面對不同強權的利益糾葛難以處理。直到一次大戰時期,英法俄之間簽訂秘密協議,先是在1915年讓俄國於巴爾幹半島自由行動;又於1916年以《賽克斯—皮克協議》將美索不達米亞劃分南北,南部為英國委任託管,北部則(包括敘利亞)委由法國託管。強權的作為都是出於一己之私,讓鄂圖曼沒有喘息空間。

「脫烏入俄」的克里米亞鞏固俄國於黑海區域勢力

到了20世紀,接替俄國位置的蘇俄於黑海海峽與西亞地區的影響力並沒有削弱的跡象。共產勢力在伊朗、土耳其、敘利亞、伊拉克的內政中均佔有一席之地,二次大戰之後,克里米亞則劃入烏克蘭的管轄範圍之內,同樣在共產勢力籠罩之下。1991年蘇聯解體,俄羅斯並沒能承接黑海控制權,烏克蘭同時獲得獨立機會,克里米亞則成為自治區。不過,俄羅斯仍沒有鬆懈往黑海擴張勢力的企圖心。土耳其原本是北約的成員國之一,但隨著蘇聯解體之後,共產勢力已經不再是土耳其的威脅,在不願受到西方勢力主導情況下,土耳其在黑海地區反而有與俄羅斯合作的意圖。1992年,俄羅斯與土耳其等鄰近國家便有黑海經濟合作組織(Black Sea Economic Cooperation)成立。

1992年,黑海經濟合作組織成立。成員有包含土耳其、俄羅斯、烏克蘭在內共11個黑海地區國家。(gundembugun.blogspot.com)

2013年,烏克蘭因總統不願與歐盟簽署經貿協定,反對聲浪逼使總統逃亡至俄羅斯。克里米亞則在此時「脫烏入俄」,於隔年舉行加入俄羅斯公投。克里米亞重回俄國的懷抱,使得俄國得以加強在黑海區域的優勢。2014年3月29日,克里米亞正式與俄國合併。以歷史脈絡觀之,克里米亞屬於俄國的時間較受烏克蘭統治來得更長,再加上多數克里米亞人對俄國的國家認同,俄國取得克里米亞的行為合情合理,但西方勢力為了阻擋俄羅斯擴張多所阻撓,例如聯合國會議的表決結果,仍然認定克里米亞為烏克蘭領土的一部份。

俄國出兵敘利亞如出一轍

2015年10月,俄羅斯出兵敘利亞、協助敘國阿薩德的行動,其實與俄國在黑海上的作為如出一轍,仍是屬於俄羅斯長期以來擴張勢力的面向之一。近年來敘利亞的困境,並非肇因於阿薩德政府的暴政、也不是單純受「2011年阿拉伯之春」影響,其實可以追溯至1916年英法版圖劃分後種下的歷史遠因。

俄羅斯出兵敘利亞、協助敘國阿薩德的行動,其實與俄國在黑海上的作為如出一轍,仍是屬於俄羅斯長期以來擴張勢力的面向之一。 (REUTERS)

敘利亞原本不是一個國家,西方刻意劃分出來的「敘利亞」讓境內宗教與民族的關係日趨複雜,因而埋下內戰的種子。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也是這樣的歷史產物,範圍橫跨敘利亞與伊拉克領土,打破的正是西方所劃分的版圖。當地人過去遭受西方世界恣意切割下的不滿與無奈,經過時間累積,已匯聚成難以對抗的洪水猛獸。敘利亞面對內戰,再加上伊斯蘭國這樣的「外患」,阿薩德政府腹背受敵。俄羅斯此時出兵敘利亞支持阿薩德政府,為的就是要在這時候打擊西方國家。俄羅斯與伊朗已經有密切合作,對土耳其也維持友好關係,若能協助敘利亞政權穩定,俄羅斯在西亞必然更加不受阻礙。

整體看來,俄羅斯對克里米亞與敘利亞的行動,其實就是過去南下擴張的舊戲碼在當代重新上演。俄國的擴張在幾百年前的歷史中舉足輕重,東西方國際關係圍繞著黑海與西亞地區而發展,如今俄羅斯舊戲重演,如同數百年前一般,仍具有左右世界政局未來的可能性。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