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勳
去年(2014)高雄登革熱大爆發,全台超過15,000個病例,當時為近二十年台灣登革熱之最。發生的時間在高雄氣爆事件之後(7/31夜~8/1淩晨之間),然後八月八號開始密集下來約一個星期的大雨(八月份高雄下了超過900亳米的雨量,為高雄2014年雨量最多的月份),在九月初,染病二千多例,一直到十二月底天氣漸冷才平息下來(有一說是開始灌海水到下水道才平息下來)。
今年台南在六月幾乎是沒什麼下雨,一直到七月19~20下了約100亳米的雨量,22號開始出現病例,蘇迪勒颱風後,更是快速累積病例,一直到九月底全國已經超過一萬六千例,比起去年,登革熱來的更凶猛。
在過去二十年,台灣登革熱只要超過上千例即是大爆發,而週期約是4年一個輪迴。那這兩年是發生什麼事情呢?台灣在登革熱的防疫上和國外又有什麼樣的差異性呢?
筆者在2009年曾到美國Clarke蚊子防治公司受過訓練,該公司在美國承包蚊子監測、病媒蚊是否帶原、及防治病媒蚊的工作。其中,我看到在台灣比較少在做的就是平時病媒蚊的監測及病媒蚊是否帶原。孳生源的清除是很重要的,但民眾總是會有疏忽的時候,如果我們在台南、高雄、屏東這三個地區每年幾乎都會發生登革熱,那我們就應該建立這個監測網,利用像是CDC-Trap或是BG-Sentinel trap加上二氧化碳,有效捕獲病媒蚊,並且將病媒蚊加以篩選檢測是否帶有病毒,如發現帶有病毒的蚊子,則立即噴藥,消滅病媒蚊。我們的市長也不用下下水道去看有沒孑孓(看到孑孓也不一定是斑蚊的)。
另外一個台灣很少做的,噴灑殺幼蟲劑。這個殺幼蟲劑可以是幾種生長調節劑或是蘇力菌以色列亞種。其中,針對性最高的當屬蘇力菌以色列亞種,對人、動物、甚至孑孓以外的生物影響性都很小。斑蚊的卵可以幾個月不接觸水,等到下雨後,積水的部份上升碰到卵後,再孵化。
所以這兩年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到,大旱後下雨,就是登革熱爆發的開始。在南部,應該在每年雨季前,噴灑蘇力菌,等到大雨來,蘇力菌碰到水開始作用,孑孓孵化後吃到此種菌,就會死亡,可大幅降低蚊子的數量。而在大雨過後,則應立即對有可能的孳生源(像是工地),噴灑蘇力菌,降低蚊蟲數量。
所以這兩年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到,大旱後下雨,就是登革熱爆發的開始。(資料照,記者劉濱銓攝)
斑蚊的孳生地一般在乾淨的水,像是積水容器、樹洞、廢輪胎等,不容易出現在髒、臭的下水道裡。高雄的狀況比較特殊,高雄市衛生局疾病管制處技正陳朝東表示,在高雄有8%的陽性容器(有斑蚊孑孓的地方)為水溝,因為高雄衛生下水道接管率高,水比較乾淨,所以有條件成為孳生源。
因此,可以利用車載型超低容量機或是車載型熱霧機,噴灑蘇力菌水分散性利劑於水溝。只要把後面100米左右的下水溝全部用塑膠布墊覆蓋,不讓藥劑有機會散出,即可均勻擴散,有效防治幼蟲。但現在基本上不管用水車噴灑或是以熱霧機噴灑讓霧冒出水溝的方式都是成效不彰、浪費藥劑的噴灑方式。水車噴灑無法有效擴散藥劑、用熱霧機卻讓藥劑跑出來,就無法有效將蚊子或蟑螂困在水溝,藥劑散在空間既浪費藥、也污染環境,有效果的只有民眾覺得有噴藥。
而政府的抗藥性測試在2014年以後就再也沒有做了,我們基本上現在不知道哪一種藥有沒有抗藥性。
另外,政府不應該再採購機器和藥劑。一方面政府採購機器後,需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保養機器、要養人噴藥、同時這樣的專業度也是令人質疑的。民間的有害生物防治公司施工的現場,都需要有具有國家證照考試的病媒防治專業技術人員在現場管理,專業技術人員的工作有:
(1) 施藥器材及安全設備維護、管理之監督
(2) 製作病媒防治施作計畫書
(3) 環境用藥稀釋、使用之管理
(4) 執行病媒防治業務,應在施藥現場執行督導工作。
(5) 督導依環境用藥管理法第二十四條規定製作各項紀錄,確定內容無訛後,簽名或蓋章。
(6) 發生污染環境、危害生態或人體健康時,協助採取緊急防治措施及通報作業,並於事故發生後,協助清理復原管理作業。
(7) 有關病媒防治之管理事項。
病媒防治專業技術人員,需要經過一個星期的上課和考試合格才能取得,並不是上兩天的課就可以直接上陣的。里長和社區志工並不具有這種身份,平常也不是做病媒防治的工作,他們採購了錯誤的機器、去調配他們不能調配的藥劑、噴藥,不僅是浪費錢、浪費藥劑,也會造成環境污染、加速病媒蚊的抗藥性,在新聞照片中,他們甚至沒有穿戴應有的防護裝備。
政府應將這些防治的工作,儘量以外包的方式交給民間專業的有害生物防治公司,專業度可提升、同時擴大市場、增加就業率、減少政府在人事和器械維護的成本。
登革熱的防疫政策如果沒有改變,在未來氣候不斷變熱的情況下,只會擴大發生機會。我們的政府應儘速加強改善預防的SOP,才能降低疫情發生的機會。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文青別鬼扯-陳建勳 登革熱:台灣無法逃避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