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本土藥用植物生產鏈

◎ 蘇勳璧

台灣早期存在許多原生種藥用植物、動物及礦物,但長期以來只在民間「草藥店」流通,如枸杞、魚腥草,咸豐草等,產量有限,被開發使用的種類亦少,有此現象是因醫院和醫藥生技產業使用的大量中藥材,多數直接從中國進口,造成惡性循環,使台灣本土藥材不受重視,無法發展。因為,中藥材幾乎完全仰賴從國外進口,這些年來,中藥材價格以倍數翻漲,其品質又不穩定,例如農藥殘留,重金屬污染,甚至生菌數超標等問題屢次發生,不僅造成台灣外匯增加,更造成民眾用藥安全的疑慮和風險。

二○一六年九月林全院長宣示啟動「亞太生技醫藥研發產業中心」,要使台灣成為「亞太特色藥業專業重鎮」,預計二○二五年創造產值七八○○億元,政策構思和方向正確,政府企圖心亦可嘉許,但試問:一,中藥材的研究材料是本土藥材或中國進口藥材呢?二,中國進口藥材可否在台灣栽種培植且藥效足夠呢?三,沒有足夠多樣化的台灣本土藥用植物,要如何成為藥業專業重鎮呢?四,沒有足夠產量的台灣本土藥用植物,又要如何成為藥業農業重鎮呢?

二○一六年九月林全院長宣示啟動「亞太生技醫藥研發產業中心」,要使台灣成為「亞太特色藥業專業重鎮」。(資料照,記者張嘉明攝)

台灣農業發展遇到瓶頸,農民經濟長期處於弱勢,政府可以考慮醫藥生技產業往上發展之餘,亦可同時往下扎根,使產業根基更加扎實,同時照顧農民提升農經,相輔相成。建議政府透過專區規劃方式,依各種藥用植物生長環境條件,完整規劃不同產區種植,將閒置或產值不高的農地,計畫性輔導種植和生產藥用植物、動物,如此不僅可以提高台灣中醫和醫藥生技產業在藥材使用上的自給自足,更能為台灣農業開創新的產業鏈,增加農業產值。且若能有計劃地生產本土藥用植物,更能保障藥材品質,降低或避免農藥殘留、重金屬汙染等風險,使國人的用藥安全更有保障。

建立台灣本土藥用植物生產鏈,可由衛福部編撰台灣原生本土藥用植物寶典,教育部推廣「認識台灣本土藥用植物」,農委會負責藥用植物生長環境測試並輔導栽種,經濟部負責藥用植物外銷產值規劃,國科會負責藥用植物的研發工作。

(作者為台灣中社理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