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當前台灣的防疫態度,不該存有口水、聲量式的思維

邱志偉

隨著台灣的疫情升溫,每日的確診數直衝破萬,讓國人的心不斷懸著,愈趨恐慌。面對確診數字的攀高,為政者最不需要的,就是在此刻還不停誇口更可怕的確診數字、誇張的隔離政策等手段,並且以前後不一的防疫態度,只想在這波疫情當中,博取鎂光燈、聲量。這有失地方父母官的厚道,也忘卻自己的角色仍應該是要控制疫情、降低國人的恐慌。

經歷了自2020年以來的武漢肺炎,再到新變種的Omicron病毒肆虐,台灣雖然過去二年在國際上是防疫資優生,但這幾個月終究難擋最新的武漢肺炎變種病毒,台灣的單日確診病例也已破萬,單就數據而言,確實令人感到憂心不已。

但也由於國人已經長達二年的時間在和疫情抗衡,這些時間,大家不但在經濟上、生活上、娛樂上都受到高度衝擊,甚至大家最常被忽視的,就是在情緒上所受到的衝擊。而政府除了防疫之外,同時要兼顧經濟、讓國人生活受影響程度降到最低,但也要留意某些過激的猜測、假設,只會徒增國人恐慌、重創防疫信心,對於控制疫情而言,毫無助益甚至帶來負面影響。

國人已經長達二年的時間在和疫情抗衡,這些時間,大家不但在經濟上、生活上、娛樂上都受到高度衝擊,甚至大家最常被忽視的,就是在情緒上所受到的衝擊。(本報資料照)

我要提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各縣市政府,在開有關於防疫相關的記者會時,務必要留意若帶有情緒性、假設性的發言時,務必精確、謹慎。萬不可任意猜測、單憑直覺、胡亂援引等,造成不必要的困擾之餘,更可能導致疫情公布的準確度、國人接受資訊的信心度,都受衝擊。

尤其是有某些特定縣市長,刻意習慣以方便媒體下標的方式,來做疫情的「評論」、「預測」,讓人懷疑其政治動機,是否高於防疫?用評論的方式談疫情,對公衛助益不佳,地方首長若要自己開相關記者會,就要留意相關方式對疫情的影響。

我認為當前國人最需要克服的問題,不單是對防疫工作的細節了解,反而是要能清楚的知道,在現在的疫情之下,我們如何兼顧防疫,又可以正常生活,而且是「平靜的」生活。根據外國的資料統計,這幾年因為疫情而增加單獨隔離的時間,已確實造成許多人身心上的恐懼、憂鬱,未來台灣如果會有為數不少的隔離數量,那麼健康的心裡狀態,會變得非常重要。 但是針對這個部分,過去二年以來,反而較少受到關注,卻是政府所必須加強。當前的關懷專線人力是否足夠,有沒有可能提供更「主動」的服務,讓隔離者能安穩度過難熬的時光,絕對需要我們留意。

防疫當前,我們需要更多的愛與溫暖,讓國人度過這場艱困的疫情。部分政治人物,不要只衝聲量、不顧國人感受,應該努力克制自己的「政治野心」,做好安撫民心的工作。這不是中央政府或是少數人的工作,而是每位對疫情有發言權且握有公權力的人,都要細心留意的。望未來的疫情能夠盡速降溫,國人能有更大的勇氣迎向未來正常的生活!

(立法委員)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