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瞭望之窗》台灣與日本如何在印太地區加強合作?

日本向來在處理對台關係上,對中國的反彈多所顧忌。但最近日本接連在GCTF的架構上與台灣、美國聯手,又在台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的議題表達支持,先前也重申歡迎台灣參與「全面性泛太平洋夥伴協議」的談判,在在顯示日本在面對改善與中國關係的同時,也愈加重視台灣的戰略價值。

托克維爾

美國總統川普即將於本週訪問日本東京,成為「令和時期」首位訪日的外國元首。下個月底,川普將再訪日本大阪,出席「二十國集團」(G20)會議,並且可能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針對近來美中貿易戰陷入僵局,進行面對面的會談。

為了專心對付北京,川普還決定將美日貿易談判延後6個月,而安倍為了藉由川普的來訪來營造國內聲勢,還特別安排川普觀賞日本的「國技」相撲大賽。去年10月安倍前往北京進行「破冰之旅」,換得習近平允諾回訪日本,但礙於面子,不會進行國是訪問。儘管日中兩國在歷史教科書、釣魚台主權等議題上仍有重大歧見,安倍欲藉由改善日中關係與強化日美關係,為夏天進行舉行的國會選舉注入動能,也為明年的東京奧運造勢,留下任內的歷史地位。而習近平面臨川普的咄咄逼人,也有意運用日中關係的緩和來找尋脫困之道,化解川普的壓力。

但美日中三個之間的「元首外交」是一回事,並無損美日安全同盟的緊密,以及日本積極參與川普政府主導的「印度太平洋戰略」(Indo-Pacific strategy)之事實。

安倍政府對於「印太戰略」的立場有三項基本原則:

首先是尋求有利日本國家利益的戰略平衡。即使日本在安全上必須選擇美國,但在對外政策的態度上是儘量廣結善緣,包括與中國的關係正常化。加上北韓的核武與飛彈威脅仍在,維持一個溝通無礙的日中關係,將有助於日本降低外來威脅。更遑論中國的軍力擴張與軍費逐年增加,都讓日本如有芒刺在背。因此日本除了改善對中關係,也積極強化與印度、澳洲、東協、甚至英國、法國的合作關係。這是一種「戰略避險」的策略。

日本積極參與川普政府主導的「印度太平洋戰略」。(圖:美國白宮)

其次,日本的「印太戰略」強調與區域內國家的「連結性」(connectivity)的加強,主要鎖定在民主拓展、經濟成長、自由貿易、人民交往與航行自由等範疇。去年安倍訪問中國,表達日本參與中國主導的「一帶一路」之意願。唯有鑒於「一帶一路」計劃推動5年來,衍生出債務陷阱、環境破壞、政府失能、不透明性等弊病,也讓日本提出必須符合國際標準、以及廣納更多制度性規範的前提要件。最後一項原則當然就是民主,包含良好治理與透明公開。

在實際推動的層面,除了延續行之有年的既有對外援助政策,日本也漸近式地與印太地區內的夥伴強化合作。不久之前,美國、印度、日本、菲律賓就在南海進行聯合軍事演習。尤有甚者,最近日本也在美國的力邀下,參與美國與台灣的「全球合作訓練架構」(Global Cooperation Training Framework,簡稱GCTF)計劃。

GCTF是6年前台美簽訂的合作協議,幾年來透過舉辦研討會與訓練課程,讓包括東南亞在內許多國家參與了和台美的互動,議題多涉及跨國性的傳染性疾病防治、強化婦女權益、數位教育、媒體識讀、對抗「假訊息」等。今年年初,日本首度參加,並由日本台灣交流協會、美國在台協會以及台灣民主基金會共同舉辦有關打擊貪腐的研討會。日本能夠踏出這一步誠屬不易,因為日本向來在處理對台關係上,對中國的反彈多所顧忌。但最近日本接連在GCTF的架構上與台灣、美國聯手,又在台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的議題表達支持,先前也重申歡迎台灣參與「全面性泛太平洋夥伴協議」(CPTPP)的談判,在在顯示日本在面對改善與中國關係的同時,也愈加重視台灣的戰略價值。

雖然去年台灣地方選舉時,同步舉行的公投反對解除日本福島災區五縣市農產品開放進口,引發台日關係波瀾,但顯然安倍政府不願受到此一單一事件影響,就延誤與台灣關係的增進。

GCTF是6年前台美簽訂的合作協議,幾年來透過舉辦研討會與訓練課程,讓包括東南亞在內許多國家參與了和台美的互動,圖為外交部長吳釗燮在GCTF架構下的媒體識讀工作坊演說。(圖:取自外交部推特)

台灣與日本如何在印太地區加強合作?這是值得台灣政府深思的外交戰略,可以從幾個面向進行思考。一是在現有的合作框架與模式上,進一步提升雙邊對話的位階,這也符合前述有關日本政府以強化印太地區「連結性」的戰略佈局。二是在諸如GCTF的機制中,納入包括人道援助與災難演習、氣候變遷與天災防範、數位經濟與綠色能源合作、以及民主價值和良好治理的確保等。更重要是,有鑒於台美之間在印太戰略的架構上,已經在太平洋島國進行若干合作,台灣也可以運用其在太平洋擁有6個邦交國的優勢,與日本進行有助區域發展的穩定的互動。

最後,美中貿易戰在川普宣布針對對價值2,000億中國輸美產品的關稅,由10%提高到25%,同時不排除針對剩餘3,000億美金的產品也提高關稅到25%之後,已經刺激在中國的台商 外商加速轉移市場的速度。川普更在「推特」上鼓勵外資儘快遷離中國,前往包括越南在內其他亞洲國家投資。最近幾個月來,申請回台灣投資的中國台商也快速增加,50多家公司已通過核可,回台投資金額上看3,000億台幣,年底更可能達到5,000億台幣。

如果這波美中貿易戰催化在中國的外資「逃亡潮」,對於為數最多的台資企業來說,意味所謂「紅色供應鏈」已經面臨重組。多數需要低廉工資的台商勢必前往東南亞、甚至南亞尋求新的市場。由於以製造業為主的台商具有與日本企業在供應鏈上的互補性,這也開啟更多台日共同在東協與印度進行合作的機會。台灣更應該善用此一契機,積極與日本在印太地區的商業貿易合作層面,尋求更多合作的空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