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政治的日常》日中全面戰爭下的內閣(上):第一次近衛文麿內閣

一直解決不了中國問題的近衛內閣,只好改變策略,宣布「不以南京國民政府為對手」,推出「東亞新秩序聲明」,扶植親日的汪精衛政權。新秩序當然讓既得利益的歐美諸國跳腳,就這樣,已經退出國聯、又退出了華盛頓軍縮條約的日本,再一次挑戰了世界既有的秩序。

李拓梓

林銑十郎下台之後,之前一直逃避組閣的近衛文麿,終於抵不過來自四方的壓力,出面組閣。

近衛這個姓,是專屬於貴族的姓,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名列輔佐皇室的公家近衛家、九條家、鷹司家、一條家、二條家「五攝家」之首。因此近衛這個姓,幾乎可以說是和皇室一樣尊貴,據說如果有人和近衛文麿說要進宮,近衛都會回答:那請幫我和天皇請個安。對於非貴族出身的人來說,皇室何等尊貴,豈能輕易問候?但是近衛對這件事沒有感覺,因為在維新之前,五攝家幾乎可以說是和皇室平起平坐的近臣。

近衛文麿。(維基共享)

近衛文麿組閣時四十五歲,跟前幾任總理相比,他算是帥又年輕,口條也很不錯,在民間頗孚人氣。他是近衛家數代以來唯一的嫡長子,出生時他的父親欣喜若狂,但對這個兒子保護過度,造成他的個性偏向軟弱。出身貴族的近衛文麿,畢業自學風自由的京都大學,年輕時受到左傾的教授河上肇影響,寫過一些親近社會弱勢的文章,讓人感覺到他也懂一點自由民主的精神,至少跟那些軍人相比。

由於內閣頗孚人望,組成相對簡單。不僅「立憲民政黨」和「立憲政友會」兩大政黨都採取支持態度,軍方、官僚也都支持內閣組成。這個「舉國一致內閣」可以說是備受期待。近衛希望自己的內閣可以就「國際正義」的議題,來幫日本討個公道,他也強調日本不是一個好戰的國家,希望就現狀維持、和平解決的方向,來處理一觸即發的對中戰爭問題。

只是,這個訴求追求真正和平的政府,卻因為一連串原因不明的失誤,讓日本和中國之間捲入全面戰爭的烽火裡。

第一次近衛文麿內閣。(Yahoo! JAPAN)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晚上,駐華北日軍在河北宛平演習,聽到一陣槍聲,事後發現有一名士兵失蹤,於是展開搜索。事實上士兵失蹤也是烏龍,因為該名士兵其實只是跑去路邊上廁所,問題是不知道什麼原因,下情並沒有上達,於是那名失蹤的士兵也跟在大部隊裡面搜索自己。

日軍演習後的搜索行動,和中國軍起了衝突。儘管無論是從東京或南京來的消息,都是要求戰火不擴大。問題是前線衝突的中國軍和日本軍都耐不住性子,讓無論是私下的停火默契,或者簽署的停戰協議如同廢紙,日中戰爭就在衝突的盧溝橋一帶全面爆發,結果當然是裝備比較精良的日軍大獲全勝。

接著,兩國又在上海一帶發生衝突。事情的起因來自中國的排日情緒,在華北的通州一帶,日本居民約八百人遭到中國軍隊虐殺,引起日本極大的憤怒。後來又因為上海租界衝突,被派去虹橋機場觀察中方動態的日本軍人大山勇夫,遭到中國機場防衛軍殺害,引起日方的不滿,連一向被認為開明的海軍大臣米內光政也非常憤怒。日中雙方就不擴大衝突的協商無效,兩軍在上海衝突。這是日中兩軍第一次大規模會戰,戰事中互有勝敗,但這場戰爭事實上意味著日中全面戰爭終於爆發。

當時近衛文麿內閣們的想法,是「對中一擊論」,但他們顯然低估了中國人的戰鬥能力和反抗決心,認為憑著軍力優勢,三個月內可以讓中國屈服,這個說法被中方詮釋成「三月亡華」,激起了中國國內非常大的憤慨。事實上近衛文麿根本不想滅掉中國,他所期待的是一個配合度高一點的中國,但這個期待,顯然太低估了蔣介石的能力,和中國面臨國之將亡的民族主義情感。

因為上海租界衝突,被派去虹橋機場觀察中方動態的日本軍人大山勇夫,遭到中國機場防衛軍殺害,引起日方的不滿。圖為調查虹橋機場事件的日軍。(維基共享)

因應日中之間的戰事,日本啟動「國家總動員法」的機制,藉由天皇的名義,賦予內閣極大,甚至可以超越憲法的權力,來因應戰事。同時,也大量徵調部隊前往中國。又由於對中國的實力實在太過低估,且當時蘇聯的動態未臻明確,因此日軍不敢動用關東軍等主力部隊,對中作戰的多屬臨時徵集的後備部隊。此外,為了降低補給的壓力,日軍採取了現地徵集物資的做法。缺乏紀律的後備部隊加上現地徵集物資,又在戰爭當中,軍紀可以說是一塌糊塗。

由於淞滬會戰實在打得又臭又長,日軍在終於獲勝之後,決定繼續壓迫中國首都南京,這也是後來中國這邊所稱的「南京大屠殺」。儘管今日史家對於死亡人數仍然有很大的爭議,但以日方確實軍紀不佳,以及南京確實傷亡慘重來看,中方的指控並非空穴來風。

只是首都雖然陷落,中國卻沒有屈服,蔣介石帶著整個政府搬到重慶去。日方一面作戰,一面透過與日中兩國皆親善的德國駐中國大使陶德曼,想和蔣和解。事實上,日中雙方都想要趕快結束戰爭,問題是日方在戰爭中接連獲勝,軍方希望中國賠款,中方卻覺得為什麼要為侵略戰爭賠款?這不符合國際正義。最後陶德曼也沒能夠成功化解雙方的衝突。

日本透過日中兩國皆親善的德國駐中國大使陶德曼(右),想和蔣介石和解。事實上,日中雙方都想要趕快結束戰爭。圖左為當時的外交部長王寵惠。(ww2db.com)

一直解決不了中國問題的近衛內閣,只好改變策略,宣布「不以南京國民政府為對手」,推出「東亞新秩序聲明」,扶植親日的汪精衛(兆銘)政權。新秩序當然讓既得利益的歐美諸國跳腳,就這樣,已經退出國聯、又退出了華盛頓軍縮條約的日本,再一次挑戰了世界既有的秩序。而不以蔣介石為對手的談判,則意味著對蔣介石政府的作戰要繼續沒完沒了的下去,日中戰爭於是成為「泥沼化」的戰爭。什麼三個月內讓中國屈服之類的話,全成了唬爛。(待續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