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衛生署署長楊志良投書。(資料照)
◎楊志良
賴揆數度公開自稱「台獨工作者」,而他是最高行政首長,某種程度就代表全體綠營的台獨工作者。聽其言,正氣凜然、義無反顧,但觀其行,處處違反實踐台獨需要的準備,根本是玩假的,騙騙衰民的選票而已。不信請看:
1、 弱化武備:
就算只求「維持現狀」,也要有相當的軍事力量以嚇阻「武統」。台灣根本沒有募兵的條件(以色列、新加坡、南韓,就連永久中立國瑞士都是徵兵制),硬要實行募兵制的結果,不是募不到足夠的員額,就是募到的多是「魯蛇」或相對社經低落的原住民。
自己的國家自己保衛,要台獨,請綠營高官推派幾個子弟進官校或自願役,給大家當表率。台獨工作者早該宣佈徵兵制,跟著國民黨倡議募兵制,就只是討好年輕人,騙選票而已。
2、 失敗主義:
台商投資大陸,就是資匪,大陸資金來台就是經濟侵略;台灣子弟赴大陸求學,就是接受洗腦,大陸學生來台就是搞顛覆、搞統戰,對自己一點信心都沒有。以往只有東德怕與西德交流,至今北韓仍懼與南韓往來,自稱是自由民主國家,卻缺乏影響對岸集權國家的信心。
3、 勇於內鬥,分化及弱化台灣:
台灣不但藍綠惡鬥,且藍要更藍、綠要更綠。近日黃煌雄被認為不夠綠,侯友宜被認為不夠藍。人類性別已有第三性,政治人物卻不能不藍不綠。就連藍綠黨內,也內鬥得死去活來,試問分裂的台灣怎能對抗獨裁且國力日盛的中共?台灣要團結(綠營常常在喊),然團結當然要由執政者承擔最大的責任。
4、 去中國化,導致民眾無所適從(精神分裂):
「中國」至少有三個意涵,政治的中國、血緣的中國及文化的中國。去今日「政治的中國」,相信多數的台灣人均贊同,但血緣的中國卻是割捨不了,文化的中國更是如此。發展台灣獨特的文化是努力的方向,也有不少成就,但去中國化就不免問題重重。
賴揆不論用台語、國語或客語說「我是台獨工作者」,均是「基於中國的文化」。綠營人士在台上出口成章,不知用了多少中國的成語。端午吃粽子、划龍舟,中秋吃月餅(只有烤肉是台灣原創),正月十五吃元宵,哪一項跟中國無關?書法、扯鈴或可廢止,但關公、媽祖等等中國的神,可禁止不拜嗎?日本佔領台灣五十年,嚴刑峻罰也改不了台灣民眾的「中國文化」,綠營的「去中國化」可免了。小心有一天原住民造反,來個正統的「去中國化」,那才有趣。
5、 不是朋友就是敵人:
台灣要獨立,就算不廣結善緣,也不要再製造敵人。然而在內部,綠營把長期「受黨國控制」的軍公教視為敵人,砍軍公教年金。黨主席若出面對軍公教說句「各位辛苦了,但請共體時艱。」並制止綠營朋友將勞苦功高的軍公教污名化為肥貓,今日的陳抗也不致如此激烈。一國的軍公教都不爽,國家能治理得好嗎?
針對中國,綠媒名嘴對「人」完全不尊重,甚至以「中國豬」稱之。台灣要獨立,不一定要與對岸人民「一家親」,但至少不要激怒對方,引起網民公憤,支持武統台灣。不過十數年前,不少陸方學者、大學生曾羨慕台灣的民主制度。但台灣連番的民主鬧劇及網民以不當言詞侮辱對方,製造敵人,讓對方知識界越來越支持習大大的維穩及不惜武統。
更可悲的是綠營洗腦成功,大陸學生來台學習台灣的民主、自由、人權與開放,是最好的對陸「統戰」,但綠營卻將之視為「敵人」。我每次詢問國內的大學生,甚至訪問我的記者,大陸學生該不該納入健保,十之八九都認為不該,說是占台灣人的便宜。但只要說明,我們不是主張一邊一國嗎?既然外國留學生都納入健保,中國是外國,不也應該納入?又外國留學生自付的健保費都用不完(因為年輕又需經健檢才能入台),政府補助的四成保費不過是右手轉左手,又馬上幾乎百分之百都支持陸生納保。但可見綠營以民粹洗腦多麼成功,各項「卡陸生」的結果,製造陸生對台所宣稱的民主、自由、人權的認知大打折扣,是十分愚蠢的民粹。
我們固然可以舉出一百個台灣應該「獨立」的理由,但老共也可以舉出一百個台灣就是中國一部分的理由,例如1662年鄭成功收復台灣,以明朝為正朔,再至滿清,均為中國的一部分。台灣的胳膊越來越細弱,就算公投百分之百贊成獨立,又有什麼用?
台灣自2000年以來,不婚、不育世界第一,虐老、虐兒無日無之,年輕人沒有前景,而對岸越來越強大,習大大顯然在以講求實力的國際社會中壓制台灣,台灣不更強大,如何獨立?
習大大以康熙帝為師,欲「收復台灣」以成其一生最重大政績,台灣無法更落實民主、自由、人權、開放、多元的價值,只以騙選票的民粹「團結台灣意識」,對抗「偉大民族復興」的中國民族主義,恐將是失敗收場。
坊間已有不少人戲稱綠營不斷分化及弱化台灣,是在促統,而馬英九的不獨、不統,以拖待變才是正牌台獨,一下子豬羊變色,甚為諷刺。綠營不妨請教一下台獨理論大師林濁水先生,目前「台獨運動」是否得當。
(前衛生署署長/亞洲大學教授)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