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故事》明朝的劍到底能不能斬清朝的官?談《九品芝麻官》裡的「尚方寶劍」(上)

「尚方寶劍」是整部《九品芝麻官》埋得比較深的一個哏,電影當中,包大媽先是把一尾鹹魚錯當寶劍,又在劇末帶著真貨半途殺出,最終害得包龍星錯拿「明朝的劍斬清朝的官」,秀逗到不行。然而有趣的問題是:「尚方寶劍」究竟是個什麼來頭?這玩意兒真的像電影裡頭說得那樣,可以「上斬昏君,下斬讒臣」嗎?

陳韋聿 EMERY

經典搞笑電影《九品芝麻官》(1994)裡頭,有個著名的橋段是這樣的:當包龍星好不容易吵贏了超級訟棍方唐鏡、正思量著如何能把那姦淫戚家二少奶奶的常威給定罪正法的時候,一向只懂得搗蛋的包大媽突然來到了公堂之上,並且亮出了一柄「尚方寶劍」,要來幫他兒子的忙。如獲至寶的包龍星,趕忙抄起老媽帶來的寶劍,追著常威在法庭裡團團轉,連帶也把陪席聽審的李蓮英給嚇出了一身冷汗。

然而一陣混亂過後,眾人才驀然發現:包家的這柄「尚方寶劍」,其實得自於前朝的崇禎皇帝。這玩意兒在大清朝的公堂之上,除了沒有任何法律效力,反而還可能坐實了包家的叛亂罪名。糗到翻掉的包龍星,遂只能順著李蓮英的意思,把那柄「尚方寶劍」給吞進肚子裡頭,才算是僥倖解決了這場莫名其妙的危機。

「尚方寶劍」是整部《九品芝麻官》埋得比較深的一個哏,電影當中,包大媽先是把一尾鹹魚錯當寶劍,又在劇末帶著真貨半途殺出,最終害得包龍星錯拿「明朝的劍斬清朝的官」,秀逗到不行。然而有趣的問題是:「尚方寶劍」究竟是個什麼來頭?這玩意兒真的像電影裡頭說得那樣,可以「上斬昏君,下斬讒臣」嗎?包家的祖先又是否真的可以從崇禎皇帝那裡,得到這種沒人認識的高級貨呢?

一、漢代的「尚方」與「尚方斬馬劍」

先來說說「尚方寶劍」的字面意思。

「寶劍」用不著多做解釋──皇帝御賜的東西嘛,自是寶貝得很。不過,「尚方」兩個字就有點值得追究的意思了。古代掌管皇宮庶務的官職或官署,很多都有個「尚」字。比方說吧,秦朝時候設置的「六尚」,基本上就是專責伺候皇帝的管家集團,從洗澡、穿衣到吃飯,通通都有這六個機構在專門打理。而「尚方」則有點像是皇家工藝研究所,按照唐代學者顏師古的說法,這地方主要負責「作供御器物」、「巧作金銀」,換句話說,就是皇宮裡的專門工廠啦。

尚方寶劍001 - 尚書大人附帶一提,風往哪吹就往哪倒的「尚書」大人,最早的時候也是「六尚」的一員。

「尚方」的長官叫「尚方令」,整個漢朝擔任過這個職位的人裡面,最有名的可能是以造紙聞名的蔡倫。而造紙術的改良,正是蔡倫在「尚方」任職期間所執行的一項國家科學研究計畫,其成果後來還被視為中國歷史上的偉大創造之一,顯見「尚方」的技術能力之強大,並不單純只是皇帝的玩具工坊而已。據說蔡倫在任的時候,只要是「尚方」生產的東西,「莫不精工堅密」,其產品顯然都可以掛上 ISO9001 認證,品質管理真是相當厲害。

「尚方」確切都在製造一些什麼東西,古書上沒有說得很明白。不過,這個皇家工廠倒是有個頗為知名的特產,叫作「尚方斬馬劍」。

劍可以拿來砍人不稀奇,但要是能夠「斬馬」,那可就厲害了。畢竟是皇上要用的東西嘛,可不能隨隨便便弄把殺豬刀出來交差了事,要是皇帝老子生氣起來,一劍砍不死貧嘴的大臣,那麼下一個要被砍頭的,恐怕就是「尚方」的這幫傢伙了,故而這劍還是弄得鋒利一點好些。

而據說在「尚方」幹活的工匠們,還會特別選在月蝕的時候鑄造這種寶劍。這道理我本來是弄不太明白,不過你想想《九品芝麻官》裡的臺詞也就豁然開朗了──「月黑風高殺人夜」嘛,選在這種時候鑄劍,大概也比較來勁兒吧。(當然是亂掰的,我真的不知道這究竟是為什麼= =”)

漢代的「尚方斬馬劍」,現在似乎已經找不著任何遺存。不過宋朝的時候,倒是有個叫作薛季宣的學者,曾見過這東西。按照薛季宣的說法,他所看到的這柄尚方劍有個劍匣,過了一千餘年,竟然都沒有鏽蝕。在薛季宣看來,這種技術能力「非今人所能為也」。連宋朝人也搞不懂這玩意兒是怎麼造出來的,顯然漢代的「尚方」確實掌握了一些獨到的冶金方法,真是厲害厲害。(1)

二、宋代的包青天到底有沒有「尚方寶劍」?

薛季宣見到的是漢朝的劍,那麼,宋代有沒有自己的「尚方寶劍」呢?

這問題說來還真有點複雜。在臺灣,咱們許多人都很熟悉的電視劇集《包青天》裡,滿臉烏漆嘛黑的包大人,總會在緊要關頭祭出這寶貝玩意兒,順帶還要大喝一聲「尚方寶劍,如朕親臨!」管你是囂張跋扈的龐太師,還是負心薄倖的駙馬爺,在這節骨眼兒上都得雙膝一軟,乖乖下跪。這樣看來,代表著皇帝授權的「尚方寶劍」,好像在宋代的時候,就很有這麼一回事了。

可是呢,中國的各大新聞網上,流傳著一篇標題不大統一的文章是說:由於皇帝透過「尚方寶劍」來授予臣下生殺大權,到明代才形成一種制度,所以宋代的包大人,不可能擁有一把足以讓他「先斬後奏」的「尚方寶劍」。而如果我們想到《包青天》所據以改編的系列小說或民間戲曲,其實都是明清兩代的創作,那麼這種說法確實有點道理。這些作品儘管也取材於歷史,但很多時候,它們所反映的其實是作者所身處的時空背景,而不見得是史實的真正樣貌。

雖然如此,宋人確實還是有他們自己的「尚方寶劍」。前面說過:漢代的「尚方劍」,其實就是皇家工廠製造的高品質長劍。漢以後,負責同一種工作的官署,雖然不見得都以「尚方」為正式名稱,但讀書人好古,還是會用「尚方」這個名字來稱呼它,而皇帝所賜的劍,也仍時常被稱作是「尚方劍」。我們看南宋宰相李綱送給名將韓世忠的一首詩裡面,就曾說他是「尚方寶劍頻膺賜」,可見那時仍有這樣的講法。

皇帝賜劍,在古時候還挺常見的。但這種禮物不見得會附帶其他什麼好處,給你作個面子罷了。因而擁有一把亮晃晃的御賜寶劍,除了跟人家炫耀你好棒棒以外,好像也是不能幹嘛。然而,如果是讀書人主動向皇帝請命、求賜「尚方劍」的話,這種情況又另當別論了。

我們看南宋《重修毗陵志》裡頭的一個例子:宋孝宗在位的時候,北方的金國派了使節過來,要來給這個偏安朝廷的皇帝祝壽。使節進了宋境,憑恃著當時大金國的聲威,囂張跋扈、作威作福,接待他的官員也頗受侮辱,悶得不得了。

那時有個名叫丁逢的小官,聽說有這種欺侮人的事情,不知怎地跟著同仇敵愾了起來,便給孝宗上了奏疏,「乞借尚方劍」,說是要衝過去把那狐假虎威的女真使節給一劍斃了。按照當時的國際情勢,大金國可不是隨便能得罪的,小小的南宋朝廷,自然沒法答應丁逢的請求。不過呢,一干朝廷大員倒是挺欣賞丁逢的底氣,他老兄因此被中央政府一路拔擢上去,其仕途也跟著一帆風順,十分快活。(2)

《咸淳毗陵志》裡頭關於丁逢事蹟的記載。

什麼東西不借,偏要跟皇帝老子借「尚方劍」──這個故事說明了丁逢其實是把尚方劍看成了為國除害的御賜權柄。實際上在丁逢之前,早有許多中國文人都在尚方劍上頭寄託了類似的理想(例如等等還要談到的狄仁傑先生)。雖然我們沒能在文獻裡頭看到借劍成功的案例,但理論上來說,臉黑黑的包公,如果真的為了要把某個壞蛋砍成兩半,而打算向皇帝借一把「尚方寶劍」,那麼他的願望在北宋的歷史時空當中,仍舊是合理的──只不過這個順序得是「先奏後斬」,而沒法「先斬後奏」就是了。

說了這麼多,「尚方寶劍」到底為什麼會被古代文人看成是向皇帝請命、鏟奸除惡的指定道具呢?咱們繼續看下去。

三、「朱雲請劍」的典範意義與中國文人的吵架絕招

讓我們把時光倒轉一下,暫且回到漢代的「尚方斬馬劍」。這把劍頭一次在古典文獻裡頭登台亮相的故事是這樣的:

西漢晚期,有個以正直聞名的讀書人,叫作朱雲。古往今來都一樣,只要是個性耿直的傢伙搞政治,在朝在野,必定都要得罪不少人。這朱雲的仕途呢,自然也因為他不討喜的作風,而跟著起起伏伏。

到了漢成帝接掌朝政的時候,朱雲不知又哪根筋不對,突然跑去求見皇帝,然後沒頭沒腦地當著滿朝文武百官的面,破口大罵了起來。只聽他老兄義正辭嚴地罵道:現在的朝廷官員哪,在我看來根本就是一堆尸位素餐的爛貨。為了匡正這種不良的政治風氣,我請求陛下「賜尚方斬馬劍,斷佞臣一人」──換句話說,朱雲是要請皇帝授權給他,讓他一劍宰掉朝廷裡的某個大奸臣。這樣一來,其他的小王八蛋們說不定皮就會繃緊一點,漢朝的未來也才會有希望啦!


「朱雲請劍」的動畫版,這個故事其實較常被名為「朱雲折檻」,這是因為當年朱雲他老兄差點被拉出殿外宰掉的時候死命地掙扎,把欄杆都給拉壞了。但是,這部動畫裡的朱雲好像折錯了東西……

在大庭廣眾之下放話要砍人的朱雲,自然是沒能從漢成帝那裡得到一把「尚方斬馬劍」。

相反的,他的白目作風還差點惹禍上身,被皇帝老子給拖出去宰了。然而,儘管朱雲的作為看來相當魯莽,但後來的中國文人,倒是一直很喜歡這個記載於《漢書》上頭的故事。「朱雲請劍」從此被讀書人視為一種具有典範作用的聖賢事蹟,同時也使得「尚方劍」成了皇帝賜予臣下權柄的同義詞。日後,只要有哪個大臣看別人不順眼,想請求皇帝讓他宰了某個烏龜王八蛋,他們就會把「朱雲請劍」的典故給搬出來,表明自己打算模仿朱雲的做法,要為國家鏟奸除惡、主持正義。

比方說吧,前幾年一直在各類影視作品裡頭扮演通天神探的唐代名臣狄仁傑,就幹過一件類似的事情。狄仁傑還是個地方小官的時候,曾經跟一個中央政府派來的大員張光輔起了衝突。吵架吵到一半,狄仁傑覺得非常的生氣,便撂下一句狠話說:「如得尚方斬馬劍加於君頸,雖死如歸!」(如果可以拿到一把「尚方斬馬劍」往你這混球的脖子砍下去,老子死也甘願啦!)

吵架吵到想砍人家的腦袋,真是非同小可。值得注意的是,狄仁傑在這裡不提別的神兵利器,偏偏要提「尚方斬馬劍」,很顯然就是在宣示說:他想要幹掉張光輔的原因,不光是因為私人恩怨而已。俺狄仁傑可是在效法漢代的賢臣朱雲,要為國家割闌尾、除綠霉,斬去心腹大患哪!

狄仁傑只丟了這麼一句話出來,張光輔就被扣上了奸臣的帽子──這就是中國文人的吵架語言,寥寥數字就把自己跟古聖先賢擺在一起,跟他鬥嘴的傢伙則是注定要倒楣的。總而言之呢,狄仁傑的這個例子,說明了「尚方劍」與朱雲故事在中國歷史上的象徵意義。只要誰搬出了這把劍的赫赫威名,就等於宣告自己是古聖先賢的追隨者,永遠站在正義的一方,彷彿身後都閃著聖光似的。而挨罵的傢伙氣場也頓時矮了一截,只能乖乖當孫子,一邊涼快去。

狄仁傑表示:我怎麼好像有點帥RRR~(右側是《狄仁傑通天帝國》當中劉德華所飾演的狄仁傑)

在狄仁傑以後,中國的讀書人也仍然不時地會在公開的吵架當中,把尚方寶劍當作最後的殺著。通常這些傢伙們會在呈給皇帝的奏疏裡面歷數對手的罪狀,然後再附上一句「臣恨不能請尚方劍,立斬此賊!」之類的狠話。而古往今來,受過這類威脅的歷史名人也還不少。舉個例子:我們高中時代都背得很痛苦的歐陽修,就曾經被朝中的某個諫官罵得體無完膚,說是應該用尚方劍直接正法。另外,明代晚期有名的首輔葉向高,也曾經兩度被人家在奏疏裡面寫說要用尚方劍砍他的頭,其中一次還鬧得朝中人盡皆知,讓葉向高感到「慚愧無地」,只好向明熹宗遞出了辭呈。(3)

當然啦,就像「朱雲請劍」的故事那樣,在絕大部分這種你參我一本、我告他一狀的吵架裡面,皇帝通常不會答應臣子的請求──你想嘛,要是真讓這幫讀書人拿著御賜寶劍砍來砍去,那還怎麼得了。故而「請劍尚方」這種事,通常只是紙上說說,裝飾一下自己的正義立場而已,極少有人真的這麼幹。實際上對中國文人來說,「尚方寶劍」也不需要是有形的武器。作為嘴砲吵架的一部份,他們只消在言詞裡提及「尚方寶劍」的名字與它所代表的意義,就有得你受的啦!

四、是如朕親臨還是一條鹹魚?談通俗文學作品裡的「尚方寶劍」

拉哩拉雜說到這裡,先來作個整理吧:

所謂的「尚方劍」,最早其實是漢代皇家工廠的高級特產。單純作為一種禮物的話,皇帝御賜的長劍除了嘉獎臣下的功勳以外,不見得有什麼特別的意涵。但在「朱雲請劍」的故事成為一種典範以後,讀書人若主動向皇帝求借「尚方劍」,那麼他多半是要表述自己有多痛恨某個壞蛋,進而希望能夠得到御賜的權柄,為朝廷鏟奸除惡──嗯,儘管這些傢伙們通常都不會真的付諸行動。

但是,所有這些故事裡頭的尚方劍,跟包龍星老家祖傳的那把「尚方寶劍」,好像還是很不一樣啊!電影中的寶劍可以「上斬昏君、下斬讒臣」,甚至能夠「先斬後奏」,為什麼我們前面講到的各種尚方劍聽起來都弱弱的,好像都沒有這些附魔跟威能咧?

要回答這個問題,咱們得先回過頭來檢視現代人所見到的「尚方寶劍」,都是怎麼被「打造」出來的。

我們知道:《九品芝麻官》的劇本創意,很顯然是受到電視劇《包青天》的啟發。而正如前文所述,一般我們所熟悉的包青天故事,實際上是源自於明代晚期以後的民間文學與戲曲創作,故而後世有關「尚方寶劍」的種種描繪,其源頭也應當追溯到這些作品裡去。

而其實「尚方寶劍」在過往包青天主題的系列作品裡頭,戲份並不算多,出現的時間可能也頗晚。我目前能夠找到的例子是成書於晚清的《小五義》,這部小說的第一回,就講到某位朝廷官員奉旨出外、「代天巡狩」的時候,獲得了「如君親臨」的「御賜尚方寶劍」,並且擁有「先斬後奏」的權力。

實際上在近代的通俗文學創作裡面,類似「尚方寶劍」這樣的超強武器還真是不少。比方說吧,寫明朝賢臣海瑞的《海公案》裡面,就曾出現過一把「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的「打王金鞭」;《薛家將》系列小說裡的程咬金,則手握一柄「上砍君、下砍臣」的御賜斧頭。另外在各種北宋背景的故事當中,老態龍鍾的佘太君,更是擁有一把威猛無比的龍頭柺杖。這些名目各異的道具,通常都有「先王」或「先帝」的加持,也就是皇帝的祖宗賜下來的,拿著它們就相當於瑪利歐摸了無敵星星,管你什麼太師太傅太保太委屈還是太陽公公,全都可以打到他滿地找牙,十分過癮。

哎呀呀原來是拿著龍頭柺的華夫人啊,我還以為是佘太君呢~(圖片出自《楊門女將之軍令如山》)

可惜的是,這種過癮很大一部份只存在於小說跟戲曲裡頭,讓天橋下的說書人講講開心而已,萬萬當不得真。咱就說那句「上斬昏君」吧──你想哪個皇帝會願意授權給臣下,隨他高興就把自己給一劍捅死咧?皇帝老子再怎麼開明,這事還是不大可能發生的。我們看那個以頂撞老闆出名的唐朝賢臣魏徵,他老兄不過是寫了一篇〈諫太宗十思疏〉,加上一些嚇唬太宗的「鳥事」,就讓後來的中國文人高興到不行,把他給追捧成古往今來直言極諫的人臣代表──連號稱最勇於冒犯龍顏的魏徵都只能做到這樣,也就甭談什麼「上斬昏君」了,大家還是洗洗睡比較快啦。

再說到「下斬讒臣」與「先斬後奏」,這兩件事聽來雖然合理一點,但實際上還是挺有限制的。朝中一干大臣誰是「讒臣」、誰該掉腦袋,最終做決定的還是皇帝老子。至於那些雞毛蒜皮的地方小官嘛,萬歲爺雖然不見得很在乎他們的項上人頭,倒也不能讓人隨便亂砍。只有在事態緊急的時候,一個皇帝才比較有可能把「先斬後奏」的權力,連同尚方劍一起頒授給某個大臣。

那麼,揪~竟在什麼情況底下,「尚方寶劍」才能真正展現出它先上車後補票、先砍頭再補報告的生猛威力咧?讓我們下集揭曉。

Notes:

(1) 關於月蝕鑄劍與薛季宣的見聞,參見[宋]薛季宣,《浪語集》,卷31,〈記漢尚方劍〉。

(2) 參見[宋]史能之,《(咸淳)重修毗陵志》,卷17,〈人物‧晉陵‧丁逢〉。

(3) 宋代言官呂誨參劾歐陽修、欲「請尚方之劍」,事見[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270,治平三年春正月壬午條。明代葉向高遭劉志選上疏彈劾、「恨不獲請上方之劍斬其頭」,參見[明]顧秉謙,《三朝要典》卷16,〈紅丸〉;[明]葉向高,《續綸扉奏草》,卷9,〈聞言乞罷疏〉。

-----------------------------------------------------------------------------

故事希望可以尋找 1000 位朋友來支持故事,讓故事製作更多元的專題、講座,走入各個歷史現場,開拓更多的地方小旅行,培養臺灣自己的創作者。現在,就和我們一起,補上那些年來不及學的歷史、來不及聽的故事,在這個資訊爆炸、知識破碎的時代,創造具有深度和溫度的臺灣文化。

因為我們相信,了解過去才有辦法看見與想像共同的未來。

請支持故事訂閱☞☞https://pressplay.cc/gushi.tw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故事:明朝的劍到底能不能斬清朝的官?談《九品芝麻官》裡的「尚方寶劍」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