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紐約地途》紐約異名

紐約市比較流通的別名,不只一個,兩個或三個,而是有四個,只要一般人提到或是影劇媒體上看到,馬上會知道是在描述紐約。你知道是哪四個,又分別是有哪些緣由嗎?

NYDECO

跟生物學上的「同種異名」一樣,全世界有代表性的大都市除了官方名稱外多少都會有一兩個別名讓人一聽到就會聯想到該都市。例如提到「花都」或是「City of Lights」就會想到巴黎;說起「霧都」則是倫敦無誤。美國的芝加哥和洛杉磯則分別有「風城(Windy City)」和「天使之城(City of Angels)」之名。西方國家最大城紐約市自然也有她的別名,而且比較流通的,不只一個,兩個或三個,而是有四個名稱,只要一般人提到或是影劇媒體上看到,馬上會知道是在描述紐約。

就來看看是哪四個異名和會有該名稱的緣由吧。

紐約市有多個異名,每個異名其來有自也展現出這個城市的多重特色。(圖:作者提供)

The Big Apple 大蘋果

不管有沒有來過,許多人一聽到「大蘋果」就馬上會想到是紐約市。甚至有人會說每年新年除夕倒數那天在時報廣場那棟大樓上的「大蘋果」會緩緩而下(其實那是顆水晶球,不是大蘋果)。不過,要是真的身在紐約,除了超級市場和街上水果攤外,很難把蘋果跟紐約市扯上什麼關係。紐約上州的哈德遜河谷有不少蘋果農莊,初秋時採蘋果是紐約客嚮往的戶外活動,但那畢竟不是在紐約市。紐約市的地形也和蘋果形狀相去甚遠,而唯一可以看到真正大蘋果的地方是在皇后區紐約大都會棒球隊主場的Citi Field,除了大門外有一顆大蘋果外,球場內的中外野看台也有一顆大蘋果,當大都會球員擊出全壘打時,便會緩緩升起。

「大蘋果」早已經是紐約市的代名詞,包括大都會棒球隊和許多商家都會以蘋果圖案來代表紐約。(圖:作者提供)

那為什麼「大蘋果」這個名字已經是紐約市的代名詞呢?曾經有稗官野史傳述,「大蘋果」這個名字的由來是紐約市很久以前一位名為夏娃(Eve)的女士以「大蘋果」當作她經營應召站的名字來傳達性暗示。因為生意頗好,名聲逐漸傳開,於是「大蘋果」便與紐約市做成連結。其實「大蘋果」一詞可以追朔到十九世紀末,真正的起源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記載。不過「大蘋果」這個名字真正流通起來的緣由是1920年間專門寫賽馬的專欄作家Fitz Gerald每天都會在《紐約晨報(NY Morning Telegraph)》以「Around The Big Apple」為名,書寫紐約地區的賽馬情報。因為專欄受歡迎,「The Big Apple」自然而然成為紐約客來稱乎紐約的另一個名稱。1970年代中期紐約市為了提升觀光形象,特別以「大蘋果」為主題推出系列的宣傳品。光以蘋果圖案為背景做成的紐約觀光貼紙就超過七萬五千張的流通量。「大蘋果」更是根深蒂固的深植於世人對紐約的第一印象。

雖然「大蘋果」一詞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末,但真正讓她廣為流傳,象徵紐約,可以歸因於作家Fitz Fegarld在紐約晨報撰寫的賽馬專欄「Around The Big Apple」。(圖:作者提供)

Gotham City 高譚市

提到Gotham City,大家馬上就會聯想起電影《蝙蝠俠》就是以這個有點晦暗冰冷的虛構工業城市為背景。事實上,最早用Gotham來描述紐約市是十九世紀美國知名作家華盛頓.厄文(Washington Irving,也是「斷頭谷」的作者)在1807年出版的以紐約市為背景的諷刺性期刊《Salmagundi》首次用“Gotham”一詞來形容紐約。漫畫《蝙蝠俠》第一次使用Gotham City來形容紐約市則是在1940年。後來芝加哥和底特律等城市也曾在電影中被稱為高譚市,但依舊無法和紐約市與高譚市之間的緊密關聯性相比。曼哈頓下城許多仿羅馬帝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雄偉建築和城市裡許多陰暗的角落,尤其是在夜晚有點神祕未知的氛圍,的確是和蝙蝠俠神出鬼沒,仗義救人的背景城市形象相符。紐約也有網路新聞媒體用“Gothamist(高譚人)”為名,專門報導紐約地方事務的新聞。

曼哈頓下城的建築與紐約市比較工業的地區和「蝙蝠俠」裡的高譚市形象相符。(圖:作者提供)

The City That Never Sleeps

和巴黎會有City of Lights別名,是因為巴黎是歐洲最早開始使用煤氣街燈的城市之一的原因類似,紐約市是美國最早開始使用電燈,並且有提供煤氣燈使用的全世界最大油氣廠的城市之一,The City That Never Sleeps其實是指The City That Never Goes Dark。記得九零年代初期到紐約時和從外州來訪的朋友凌晨一點多走在時報廣場,周遭的看板招牌燈光把整個區域照得跟白天一樣,如果不看手錶,不會相信已經是午夜時分。後來隨著大螢幕面板科技的進步,現在的時報廣場更是有如曼哈頓中城的一顆夜明珠整個晚上明亮動人。欣賞曼哈頓的夜景,也早已經是觀光客來紐約必定從事的活動之一。另一個「這個城市不睡覺」的現象是,紐約有許多西方國家城市沒有的二十四小時或至少營業到半夜兩三點的餐廳和所謂的夜生活,如中國城的利口福和東村的烏克蘭餐廳Veselka,以及公園大道上的法式小酒館L’Express都是紐約知名的深夜食堂,讓深夜穿梭在這城市的靈魂有地方可以求個溫飽。

這個城市是個不夜城,永不關燈,城市裡的作息也是二十四小時的運轉。(圖:作者提供)

Capital of The World 「世界之都」

聽起來可以感受到紐約客的自大狂妄。畢竟以城市規模來說,中國的上海,土耳其的伊斯坦堡都比紐約還大。但不容否認的,紐約市是全世界最重要的金融中心,紐約證券交易所與納斯達克執全球股票市場牛耳。每年兩次的「紐約時裝週」,第五大道與麥迪遜大道上知名服飾品牌旗艦店林立,和許多年輕富有潛力的設計師發跡紐約,呈現了紐約市在國際時尚界的重要性。還有就是紐約毫無疑問的是全世界媒體中心,有七家世界最大的媒體集團總部設在紐約,出版超過兩百份非英文報紙,和有超過一百家外國媒體在紐約有常設性辦公室。加上多國移民帶來的風俗民情和飲食文化,這些現象都足以讓紐約客自豪的說我們是生活在「世界之都」。

金融市場(華爾街,左)和媒體(紐約時報,右)都是讓紐約有「世界之都」的因素之一。(圖:作者提供)

對於來自台灣,習慣了紐約都會生活的人,其實也有把紐約當成「美國的天龍國」的自嘲說法。因為許多紐約客都把這個城市的一切認為理所當然,看待其他城市時有一種莫名的優越感。不過,和台灣的天龍國不同的是在紐約市生存真的要有兩把刷子,要有相當的韌性與毅力。就像歌曲《New York, New York》內的一段歌詞一樣

If I can make it here, I’ll make it anywhere.

那種「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心境大概只有紐約客能夠感受得到吧!(不知不覺就又露出紐約客的驕傲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