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超A評論》煨桑的由來:雍仲苯教

在大部分藏人村落共同的節日或特殊慶典時,都可以看到以煨桑儀式揭開序幕;這也是家戶可以自行舉辦的日常儀式。這個儀式緣起為何?又有甚麼樣的背景?作者幾年前於北印度苯教屯墾區進行田野調查時,與幾位僧侶討論該儀式的由來背景,在大家熱絡的分享及解釋中記錄下來的筆記。在本文透過保留白話式的敘事,直接呈現出擺盪在日常信仰與教義論述間的觀點詮釋。這一段記錄,不僅反映出藏人常民信仰中對人與自然關係的理解,也可從中看到透過宗派宗教教義的詮釋與連結。

劉堉珊/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助理教授

造訪藏區或是曾經在藏人社會生活的人,應該都對煨桑儀式(བསང་གསོལ།,bsang gsol)不太陌生。這是一個帶著淨化以及祈福作用的儀式:在堆疊的松樹針葉中,倒入傳統的主食糌粑,透過焚燒時向上裊裊升起的煙霧,淨化環境、驅惡迎善。當煙霧升起,人們將印有經文的五色風馬彩紙(རླུང་རྟ།,rlung rta,以布面做成的即是我們常看到的風馬旗)用力撒向煙霧中,期待願望能上達天聽,心想事成。在大部分村落共同的節日或特殊慶典時(如藏曆新年、達賴喇嘛的生日慶典等),我們都可以看到以煨桑儀式揭開序幕;除此,這也是家戶可以自行舉辦的日常儀式,通常是一早起床後即在屋外進行。

北印度苯教屯墾區藏曆新年煨桑儀式,在堆疊的松樹針葉中,倒入傳統的主食糌粑,透過焚燒時向上裊裊升起的煙霧,淨化環境、驅惡迎善。(作者拍攝,2007)

將印有經文的五色風馬彩紙用力撒向煙霧中。(作者拍攝,2007)

五色風馬彩紙用力撒向煙霧中,期待願望能上達天聽,心想事成。(http://old.himalayabon.com/article/research/thesis/20111203687.html)

北印度苯教屯墾區藏曆新年煨桑儀式。(作者拍攝,2007)

這個深度融入藏人生活日常的儀式,到底自何時候開始?它與今日藏人普遍信仰的雍仲苯教(Yungdrung Bon,亦可簡稱苯教)或藏傳佛教有無關聯?或是更早即存在於藏人社會中的常民信仰?關於這個儀式緣起的考證,不論是學術界或是藏人各教派間,說法仍相當多元。筆者接下來將在本文呈現的,是幾年前於北印度苯教屯墾區進行田野調查時,與幾位僧侶討論該儀式的由來背景,在大家熱絡的分享及解釋中記錄下來的筆記。這段從閒聊中帶出的敘事,許多細節還需要參照文本經典的譯注才會更完整,筆者在此僅希望透過保留白話式的敘事,更直接呈現出擺盪在日常信仰與教義論述間的觀點詮釋。這一段記錄,不僅反映出藏人常民信仰中對人與自然關係的理解,也可從中看到透過宗派宗教教義的詮釋與連結。

簡單來說,煨桑儀式處理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讓兩者關係和諧、互惠往來。

藏人相信,自然界中存在三種神靈(spirits):第一種是ལྷ།(lha),其性質類似地方神的概念,祂們可以是一座山或是某個特定區域的擁有者;第二種為 ཀླུ།(klu),又稱作naga,指的是生活在水中(河、湖、海)或水邊的神靈,包括青蛙、蛇等;第三種則為 སྲིན།(srin),是寄居在樹或岩石中的神靈們。在非常早的過去,人類與這三種神靈有其各自的生活空間,彼此互不冒犯,也幾乎沒有往來。然而,隨著人類數量增長與社會擴展,人們開始不滿足於既有的生活空間,為了「更有效」利用土地,人類發展出灌溉技術,甚至試圖改變河川流向,將流水帶往貧瘠、水源缺乏的土地。另外,愈來愈多人也開始砍伐森林及敲擊更多石塊,不斷拓展出更多的生活空間,並用木材及石頭來建造房屋及製作生活需要的各種用具。

人類種種的作為,不斷擴大侵擾上述三種神靈生活的住所,例如,因此導致某些河、湖逐漸乾枯,森林面積也大量減少,甚至消失。這些侵犯與破壞,終於造成人與自然神靈間關係的變化:從互不往來,轉向摩擦與緊張。神靈們對於人類無心或有意的侵擾(如,任意砍伐樹木或在祂們居息的土地上建造房屋等),開始還以顏色,或是干擾其心智、使其遭受不明病痛,或是降下天災人禍。在這種情況下,人類開始試著對神靈獻上祭品,例如,宰殺動物,透過血祭以取悅神靈,使其滿意滿足,不再降下災害,並保佑穀物豐收、家庭興旺,以及身體健康。這種殺生獻祭的形式,後來透過苯教的創教者敦巴辛饒米沃(Tonpa Shenrab Miwo)傳入煨桑儀式,才逐漸改變。

苯教創始者敦巴辛饒米沃。(Tonpa Shenrab Miwo)(筆者拍攝,2007)

在苯教教義中,煨桑儀式被歸類在「因乘」(the causal vehicles)之中,苯教中的「因乘」有四乘,「果乘」(the resultant of vehicles)有五乘,總共九乘。而關於藏人怎麼從敦巴辛饒米沃習得煨桑儀式的過程,苯教經典如此記載:敦巴辛饒米沃初訪藏人社會時,主要想觀察人們是否具備可以理解並接受苯教信仰的能力。然而,他卻遭遇到許多地方上惡靈鬼怪的阻饒與挑釁。憑藉強大法力,敦巴辛饒米沃降服了所有地方惡靈,並使他們轉而成為苯教的守護神(protectors),專門管理不同區域的寺廟、山岳、河川、湖泊等等。為了安撫這些神祇,使他們好好守護各自領域裡的和諧,同時,也為了停止藏人殺生獻祭的行為,敦巴辛饒米沃教導藏人如何以麵粉製作動物形象,代替牲禮,以酒(chang)為藥代替血的呈現,再透過製作神祇形象的朵瑪(gthor ma),執行煨桑儀式。從此,煨桑儀式在藏人社會中廣泛流傳,藏人藉由煨桑,向自然神靈祈求庇佑,人與自然物靈間建立起一種保護者與被保護者的互動關係。

藏人藉由煨桑,向自然神靈祈求庇佑,人與自然物靈間建立起一種保護者與被保護者的互動關係。(http://theyungdrungbon.com/2016/11/trizin33/)

傳統上,藏人相信的地方神祇種類繁多,祂們各以不同方式與人類生活密切連結,例如,ལུས་ལྷ།(lus lha)是健康神(the deity of health),專司人體健康;ཕྲག་ལྷ།(phrag lha)為財神(the deity of fortune);還有保護神(the deities of protection)རྒྱབ་བརྟེན་གྱི་ལྷ།(rgyab brten gyi lha)與(srung skyob kyi lha)(the deities of protection),以及家戶神khang lha(the deity of household)等。

很多時候,人們可能在無意中就會侵犯或驚擾到這些神祇,例如,弄髒湖水,砍伐樹木,或者不小心在有神祇棲住的地點隨意丟棄東西或建造房屋,此時,被驚擾神祇的反應,就會直接作用在侵擾者的身上,例如,當家戶神被觸怒時,這戶人家不但作物收成驟減,家戶成員之間的口角及紛爭也可能增加,或者,成員會忽然染上疾病或遭遇意外事故,家戶成員及家戶生活的各個面向,都可能開始出現大大小小的問題或狀況連連,當遇到這樣的情況,藏人便舉行煨桑儀式。煨桑的用意,不但在淨化環境(淨化神祇的居所)、安撫神祇,也希望神祇在滿足後,可以回饋地為儀式參與者帶來健康、好運,以及財富。

直到今日,無論身處何處,透過煨桑儀式展現出來的人與自然往來關係的信仰,在藏人的日常生活中持續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