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林濁水觀點》新時代下的舊典範(四):台美關係戲劇性的一天

毫無疑問的,2015年6月3日是台美關係非常戲劇性的一天。就在這一天,蔡英文接受到比「《台灣關係法》實施36年以來」任何抵達美國的台灣訪客更為改善的接待,這變化宣告了一個比馬總統時代更好的台美關係即將出現,也說明了川普以台灣總統相稱,並對一中政策質疑,都有結構性變化的脈絡可循。

林濁水

2015年6月3日是台美關係非常戲劇性的一天。

2015年6月3日,馬英九總統高調地和美國學者進行視訊會議,會中,他躊躇滿志地總結任內的台美關係,強調在他任期內台美關係處於「《台灣關係法》實施36年以來最好狀態」。他認為台灣守住九二共識,兩岸空前和平,所以美國很滿意,並引用美國亞太副助卿董雲裳的話:「穩定處理兩岸關係是近年來台美關係得以密切合作的重要因素」為證。 因此,他警告「沒有九二共識,當前的台美現狀將無法維持」。早在2015年6月3日的前5天,蔡英文主席抵達美國展開訪問。在她啟程之前,美國退休涉台官員如卜睿哲、包道格等接連叮嚀,甚至警告她的,就是要承認九二共識,否則,他們認為她的美國行將會很難堪

氣氛如此,再加上蔡英文在2011年為修補陳水扁執政以後民進黨和美國的關係,並爭取美國對她的信任而訪美時,效果很不理想的經驗,因此,蔡主席訪美時心懷忐忑,十分低調,和馬總統視訊會中的高調形成鮮明的對比。畢竟蔡主席一直沒有鬆口承認九二共識。不料,就在同樣6月3日這一天,她接受到比「《台灣關係法》實施36年以來」任何抵達美國的台灣訪客更為改善的接待,這待遇雖然比一般國家部長訪美時都不如,但已遠遠超過當年同樣以總統候選人身份訪美的馬英九了。

2015年6月3日這一天,蔡英文接受到比「《台灣關係法》實施36年以來」任何抵達美國的台灣訪客更為改善的接待。(蔡英文訪美記者團提供)

這變化宣告了一個比馬總統時代更好的台美關係即將出現,也說明了川普以台灣總統相稱,並對一中政策質疑,都有結構性變化的脈絡可循,並不純粹因為川普特立獨行的風格而橫空躍出。

毫無疑問的,2015年6月3日是台美關係非常戲劇性的一天。

川普高調;蔡英文低調

當川普高調處理兩岸關係時,蔡總統回應的低調程度更達到空前的地步。她對川蔡通話的態度低調,派代表祝賀川普就職典禮也低調-過去歷次都是由在任的立法院長或卸任副總統當代表,這次由游錫堃當特使。此外,由於游錫堃是著名的台獨激進派,激烈主張制憲正名,反對兩岸「維持現狀」,在川蔡通話時,他以台獨立場高調闡述,所以派他出席訊息將會很強,如同派主張兩岸一中的宋楚瑜出席APEC會議一般,所以,出發前蔡總統特別叮嚀游到美國必須低調

由於台灣在國際上處境尷尬,為了引導民眾跟隨自已走出認同的困惑,無論是統獨人士都常會運用高調的策略,例如,國民黨把九二共識當成萬靈丹就是經典。然而,過度高調也會引起反彈,例如,馬總統上台後認為美國經網路和金融兩次泡沫衝擊,國力大不如前,而中國崛起勢道生猛,因此台灣經濟戰略只能定位為站在中國大巨人肩上的小巨人,同時,他認為「美中日競爭壓縮台灣的戰略空間」,所以在政經戰略上高調地一面倒傾中。馬政府這一個戰略,美國前後幾位國務卿都對此反彈,萊斯警告台灣交了新朋友,也不應該忘記老朋友;希拉蕊和凱瑞也都警告台灣的經濟不應該太過於依賴中國。馬總統這一個向中國一面倒的戰略,一直要到金溥聰任國安會議秘書長時才有所調整。

當川普高調處理兩岸關係時,蔡總統回應的低調程度更達到空前的地步。例如她對川蔡通話的態度。(總統府提供)

同樣的道理,傾向獨派的政府如果在兩岸政策上太過於高調,美國也會一點不客氣地反彈,其程度甚至更激烈。

兩個理由使小布希一上台高度友台

兩個理由使小布希2001年一上台時高度友台: 1、台灣2000年政權輪替被美國認為是新興民主國家民主化的典範; 2、9-11的衝擊-沒錯,正是911的衝擊。

第1點大家沒有爭議,大有爭議的是第2點。洋溢失敗主義的的台北論述霸權,在9-11事件一爆發,就斷定美國單極覇權優勢重挫,為了反恐有求於中國,中國籌碼增加,姿態必定升高,台灣景況大是不妙。但事實沒有那麼簡單,美國單極穩定秩序反而是緊接在9-11後才被中國真正承認。

9-11事件前後,兩幕電視鏡頭鮮明地說明了中國這種態度的轉變:一幕是在9-11剛發生時,當時APEC會議在上海召開。會議期間布希和江澤民舉行會談,之後兩人一起出席電視記者會,兩人都強調要反恐,要怎樣反恐,雙方針鋒相對,十分尖銳,各不相讓;另一幕是阿富汗戰爭已告底定後,神學士政權垮台,布希重訪中國,和江會談後又舉行了電視記者會,會中布希信心十足,江則非常謙恭。

過去,只要兩國領袖見面,美方一定會強調對台不利的中美建交等《三公報》,但是中國還不見得領情,雙方舌來唇往。但布希不只不提三公報,反而還強調中國最反感的《台灣關係法》,而江竟也沒有反應;過去中國在被問到人權問題時,一定頂回去,拿南北戰爭例子給美國難看;這次江竟然謙虛地回應:中國要努力試著改善「Try to do best」。

阿富汗戰爭已告底定後,神學士政權垮台,布希重訪中國,和江會談後又舉行了電視記者會,會中布希信心十足,江則非常謙恭。(圖:網路)

電視鏡頭上兩人對比鮮明,前後態度迥然不同,很反應了當時的格局:

1、美國攻打阿富汗,中國本來抱著且看好戲的心情,預期美國的遭遇不會比過去蘇聯打阿富汗更好,沒想到美國迅速擊潰阿富汗神學士政權。90 年代中期到2002年前,中國在多極格局的想像下進行「大國外交」,重要領袖密集出訪,但在神學士政權被打垮後,江澤民顯然覺得這些做法不再切合實際,此後兩年間,國家重要領袖出訪突然大幅減少。

2、 9-11事件幾乎全盤打翻了中國在回教世界所做的政治及戰略佈局,多年來,中國在回教世界做出大量的投資,不管對國家政府的,像是巴基斯坦或伊拉克;或是對非政府的,像之前的巴解,當然神學士和奧薩瑪.賓拉登的組織也在中國的投資名單上-雖然神學士政權並沒有把中國當成是多麼友好的朋友( 許多疆獨人士是在阿富汗受訓),但一定程度的合作仍然存在著,只是這一切都因9-11的發生而大亂。中國需要在保護他的政治投資和國際信譽上做出抉擇,兩者不能兼得,但是輸掉任何一個都不是中國所樂見的,中國政府內部有了極大的矛盾,於是接著聯合國討論出兵攻打伊拉克,歐洲各國除了英國、波蘭之外全都激烈反對,中國居然不顧和海珊政權關係,採取曖昧態度。

美國攻打阿富汗,中國本來抱著且看好戲的心情,預期美國的遭遇不會比過去蘇聯打阿富汗更好,沒想到美國迅速擊潰阿富汗神學士政權。(維基共享)

3、就地緣戰略上來說,9-11後的情勢對中國是極不利的,當美軍進駐中亞,60 年代的兩面作戰的惡夢似乎重現。9-11發生於2001年,接著,2003年3月美英聯軍攻打伊拉克,1個月內美軍順利進入巴格達市區。軍威之盛舉世震驚,在這情勢下,很難想像牛仔小布希有借打壓台灣拉攏中國的必要。

一般來說,美國政府對台灣總統過境美國的待遇是台美關係的溫度計。從2001年到2003年,美國年年持續提升陳總統的過境待遇。2003年過境在11月8日,約是在美軍進入巴格達的半年後。這次過境,陳水扁公開發表演講,邀請400名客人參加遊河活動。還跟美國副國務卿阿米塔吉通了電話,AIT會長夏馨公開說,布希總統是陳水扁的保護天使。《遠東經濟評論》發表文章評論說,這些形同是將參選連任的陳水扁的助選活動。

為了和陳水扁拚館,連戰也出訪美國,但是待遇懸殊,以致於10天之內,兩人民調支持度猛烈逆轉達14%,果然「助選」效應巨烈。

小布希大逆轉

小布希由強烈友中逆轉成強力打壓台灣,一般的看法是9-11事件衝擊造成的,這說法認為9-11的衝擊使得美國和中國角力的優勢受損,美國反恐的需求,使得中國可以借機要求美國「共管台灣」。但我們回顧過程後,已經知道情況並非如此。美國開始打壓台灣是在2003年末之後。美國對台灣又如何打壓,以及美國又怎樣從小布希的猛烈打壓走到2015年6月3日這個戲劇性的一天,台灣無論如何得深入探討。(未完)

註:

1.美國資深官員透過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歐巴馬政府擔心若蔡英文當選,可能升高與中國大陸的緊張關係。此後在競選期間,美退休官員包道格,強烈表示美國不希望蔡當選。

2.當然,也很純粹湊巧,立法院長因為審查總預算不便前往

3.游在美果然低調未突出台獨立場;游甚至說北京「打小孩給別人看」,純就邏輯來說形同比喻台灣為中方小孩,而美國為外人,似乎太過於低調了;而且游錫堃嗆辣問美方會不會出賣台灣,他說,有些學者告訴他「這確實是你們要注意的」,這又似乎反而是高調地站在美方對面。此外,美國對蔡總統入境待遇雖然大幅提升,但是距一般國家的「部長級」官員享有的仍有不足,但游卻大大稱讚美國對小英總統過境給予「超高規格禮遇」。面對美、中兩國,姿態高調與否,游釋放的訊息,不易令人明白。

4.蕭萬長,2008,《專業治國》。

5.蘇起,2014

6.等到國安會議秘書長換下蘇起,換上金溥聰,意味的是馬可能改變了這一個看法,並把新看法運用任釣魚臺和台菲漁業糾紛上。 國安會議秘書長蘇起整個戰略立場建立在霸權轉移論上,認為棄台論將成美國政界主流。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