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農業二三事》草莓的美麗與哀愁

我們用「草莓族」形容抗壓性差的人,就足見草莓嬌貴程度。這個外表討喜、滋味甜美,再加上生長期短、季節性明顯,產量又有限的水果,在市場上的受歡迎度無庸置疑。然而,在消費者心中,嬌貴甜美的草莓,在農民眼中卻又有著截然不同的真實面貌。

焦鈞

身處台灣,很幸福的是每年的走春,有兩種行程可安排:其一是賞櫻,另一個就是採草莓了。台灣,草莓重鎮就是名聞遐邇的苗栗縣大湖鄉,加上緊鄰的獅潭鄉,就占了全台近九成的產量。問題是,這草莓故鄉背後,又有甚麼樣的故事呢?

每年三月過後,從台72線汶水後龍快速路一路往西,下交流道往台三線大湖方向,不到五分鐘的車程,沿路可見「採草莓」的看板,從高架式、傳統式或強調無毒的草莓園,不一而足。

草莓重鎮是名聞遐邇的苗栗縣大湖鄉,加上緊鄰的獅潭鄉,就占了全台近九成的產量。(資料照,記者林孟婷攝)

草莓給消費者的印象,就是一種嬌貴的水果;也因為它的季節性明顯,產量又有限,大概是除了櫻桃這種進口高單價水果之外,身價排行最高的國產水果了。草莓的種植推廣迄今,品種系已經穩定,主要為自日本引進後改良的「豐香」與「香水」兩個品種;以大湖地區為例,前者為產地盤商所收購,後者則透過共同運銷體系運往台北。

草莓的營養成分豐富,據稱維他命C含量是蘋果的十倍,但缺點就是極不耐儲存;也因此,草莓發展出的加工品業就特別豐富多元。走入大湖鄉市中心,由當地農會所經營的「大湖酒莊」已成為當地著名觀光景點,其所生產的草莓酒,更多次獲得國際酒類比賽殊榮。

草莓因為它的季節性明顯,產量又有限,大概是除了櫻桃這種進口高單價水果之外,身價排行最高的國產水果了。(資料照,記者彭健禮攝)

除了採草莓,許多強調DIY親子同樂的草莓園,零星分布在台北都會近郊,教導民眾製作草莓果醬,又是草莓加工一例;草莓應用在西式糕點上,增添賣相與口感。同樣在春季盛產的日本福岡草莓,在物以稀為貴的情況下,進口到台灣A級品9粒裝一包,輕輕鬆鬆賣到新台幣一千元,也不足為奇。

談完了草莓的「韻事」之後,讓人可以聯想美好事物的草莓,在農民眼中的「真實面貌」,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食安為先

先從草莓的安全性說起。

因為草莓的種植面積相對不大,在農藥使用與選擇上,幾乎找不到「專為草莓認證的安全用藥」。多數民眾不清楚的是,安全農藥的認證單位雖然是農委會,但生產農藥的廠商如果不送驗,不要說「藥證」申請不下來,連安全農藥資格都無法取得。也因此,草莓就是農藥廠眼中「無利可圖」的農作物。多數農民依舊會遵循政府相關法令規定,去農會的經銷點購買經認證合格安全的農藥;但,這些合格安全農藥,並非針對草莓這個農作物的屬性進行調配生產,也因此草莓農藥殘留超標,時有所聞。

這對農民而言,當然是非戰之罪。

儘管多數農民會遵循政府相關法令規定,購買合格安全農藥;但這些合格農藥,非針對草莓這個農作物的屬性進行調配生產,也因此草莓農藥殘留超標,時有所聞。(記者黃美珠攝)

在農業生產管理過程中,潛藏著另一個不可說的秘密:這當然不只有種植草莓的問題。農村聚落存在的許多民營農藥行,因為可以讓農民「賒帳」,農民如遇上資金週轉不靈,自然轉向這些農藥行,也讓許多游走法令灰色地帶「非安全農藥」始終無法禁絕。

不只有草莓農民如此,種植其他品項蔬果的農民,仰賴民間農藥行賒帳,以週轉手邊現金不足的情況,可說是普遍現象。

盤商最大

除了農藥使用問題之外,草莓還面臨著另一個難題,就是市場價格。

通常,市場一台斤的草莓新台幣300元,大概也不會有人喊貴;但如果盛產價格下跌,大概少個四到五成,也很正常。草莓的生長期短、季節性明顯、又有一定的市場價值,擱置天候異常因素,草莓這項農產品之於現行的產銷體系,剛好具體而微地反射出「水果盤商」在產地可以決定市場價格的「厲害角色」。

不止草莓,這種種植區域性明顯、季節性也明顯的水果,市場價格的決定就特別容易被產地盤商給左右。通常,圈內人都稱這些產地盤商為「籮筐場」;因為,這類型的產地盤商向農民收貨,都是以「籮筐裝貨」,有別於產銷體系的「紙箱包裝」。

草莓的生長期短、季節性明顯、又有一定的市場價值,這項農產品之於現行的產銷體系,剛好具體而微地反射出「水果盤商」在產地可以決定市場價格的「厲害角色」。(資料照,記者張勳騰攝)

整個大湖地區,就只有三個這樣的「草莓籮筐場」。這三家盤商私下講定,今天開盤該以多少價錢向農民收購;然後,路旁的「採草莓」當天價格就很清楚:盤商當日以一公斤多少錢收購,農民開放民眾採草莓的行情就是一台斤多少錢!

當然,民眾採草莓更重是的樂趣,農民把草莓交給盤商,盤商以公斤計價;農民再以此價格訂定採草莓的行情,以台斤為基準,看似多了40%的利潤,但同樣的盤商批出去自然也是以台斤為基準計算。盤商做的是買賣生意,農民開放民眾採草莓,還多了心力與勞力的付出。

問題核心在於,草莓的價格被產地盤商決定,而不在農民可以依自己的生產水平與質量決定

再往下探究,農民為什麼選擇交給盤商,而不參加農政單位的「共同運銷體系」呢?除了前述的種植品種因素之外,種植豐香品種的草莓農民,因為盤商不收此貨,只能交由農會透過共同運銷體系交往台北;但,種植香水品種的農民,為什麼不也交給農會呢?答案很間單,就是盤商「一手交貨、一手交錢」;農民希望落袋為安,不是只有種草莓的農民。這也說明了農政單位推動蔬果「共同運銷體系」進40年,仍有三分之一的農民寧願選擇現金交易,給盤商方便了事。

當然,草莓盤商的標準答案依舊是:市場量多,收購價只好跌;產量不足,收購價自然提高;他們甚至會私下抱怨,有些農民刻意「惜售」,想要等價格好一點再交貨;但他們也必須對下手通路商交貨,他們也同樣承受不能如期依約交貨的風險。因此,大湖地區的草莓農民,經常因為沒有和盤商「照章照走」,被盤商視為拒絕往來戶,草莓擺到爛找不到人一次收購,而落得哭訴無門。

豐香品種的草莓(左)與日本白草莓(右)。(記者張勳騰攝)

當然,草莓盤商最厲害的不是「教訓單一農民」。

在大湖地區的三家籮筐場,最霹靂的手段,就是聯合起來「幾天不向農民收貨」。等到農民手邊的囤貨到一定壓力的時候,盤商再聯合起來「殺價」收購。擔心草莓再不賣就會爛掉的農民,只好「認賠殺出」。

消費者會問,那盤商一口氣吞這麼多貨,他們要往哪裡賣?其實一點不用替盤商操心,因為大台北地區有超過500家的所謂「24H水果量販店」,就成為最佳的銷售管道。草莓盤商直接鋪貨到這些水果量販店,大台北市民等著每三月春季就這麼一次的大湖地區草莓可吃,買氣絕對是「供不應求」!

從這樣的例子可以看出,傳統農民對共同運銷、產銷體系的信任度,尚有很大的增進空間;農民對於生產過程,從安全質量的控管,一路到產品如何有效行銷、提升獲利能力,仍缺乏一套完整的「系統性認知與教育」。

在大湖地區的三家籮筐場,最霹靂的手段,就是聯合起來「幾天不向農民收貨」。等到農民手邊的囤貨到一定壓力的時候,盤商再聯合起來「殺價」收購。(資料照,記者張勳騰攝)

未來希望

這個問題,在返鄉年輕農民身上,看到一絲絲地改變契機。

在農委會大力推動「漂鳥計畫」下,鼓勵年輕農家子弟返鄉務農蔚為風氣,在台灣各個農村角落,開始有一群默默為土地付出的年輕農民;通常,我稱這群返鄉務農的年輕人為「知識型農民」。

知識型農民,他們有別於傳統務農的父執輩,不論是農業生產的安全性,或農產品市場銷售通路,其積極性、主動性與認知程度,遠遠高出許多。他們是台灣農業發展未來的生力軍-雖然仍有許多知識型農民,還在苦撐,尚未賺到錢。

知識型農民知道農藥用藥的潛規則,也知道盤商壟斷市場價格的本領。因此,在大湖地區的年輕草莓農民,繞過了這些荊棘障礙,以「無毒草莓」為目標,用品牌化區隔市場,創造產品價值與收益的極大化。

知識型農民知道農藥用藥的潛規則,也知道盤商壟斷市場價格的本領。年輕的草莓農民,以「無毒草莓」為目標,用品牌化區隔市場,創造產品價值與收益的極大化。(資料照,記者洪美秀攝)

這一步,在地方農會的輔導下,逐漸開花結果。只要用心管理經營,這些無毒草莓園的收成,會比傳統種植方式下,多出30%的獲利。接下來的問題是,要如何進一步推廣更大面積的無毒草莓種植,又能讓消費者可以放心辨識,恐怕沒有政府公權力的介入,很難達到。

草莓,絕對不是農作生產的主流產品,但它卻是苗栗山城重要的經濟命脈;從大湖草莓的故事中,再一次檢視與驗證,台灣農業問題有太多相似的結構性老問題,但也深藏著更多需要個案解決的難題。方法對了,人對了,相信大湖地區的草莓,在這群年輕農民的堅持與付出下,會帶來更多的美麗,化去那無寂的哀愁!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