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直接補貼農民/解決產銷失衡 有更好的辦法

■ 吳榮杰

前陣子香蕉盛產造成產地價格大跌,幸好政府採取緊急應變措施,使價格止跌回升。很多人關心:農產品為何經常產銷失衡?如何根本解決?

其實,農產品產銷失衡緊急處理措施著眼於解決短期問題,若無其他有效措施配合,產銷失衡問題常循環性的重複發生。

農產品的價格由市場的供給和需求所決定,生產受氣候條件影響頗大,因此大多具季節性,而需求則相對穩定,且由於短期內供給、需求彈性(數量受價格的影響程度)都很小,以至於在盛產期農產品價格容易大幅下跌。

防止農產品盛產期價格下跌,不外乎減少供給量及增加需求量。減少供給量的短期作法包括:不採收、收購儲存、收購加工、出口及廢棄;增加需求量的短期作法則有:促銷、消費補貼、贈送等。中長期作法則宜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在供給面設法分散產期、減少種植面積、改善儲運技術、提升產品品質及附加價值;在消費面設法增加產品的用途、改變消費習性創造需求、拓展外銷市場等。

就過去政府因應農產品價格嚴重下跌較常採用的補助收購加工、促銷展售、外銷補貼等措施而言,對於減少市場供應量及提高產地價格之效果可能相當有限,對提高農民所得的間接效果也就值得懷疑。換言之,真正得到補貼好處的人或許不是農民,而是加工廠、出口商或販運商。如果我們關心的是農民所得的維護,那麼對農民採取所得補貼,應該是較直接有效,且符合WTO規範的方法。

欲避免農產品價格大幅波動,必須從市場供需資訊的充分掌握與準確預測著手。欲避免農民所得受農產品價格低落之影響,除了所得補貼措施外,比較一勞永逸的作法,應可從提升產品品質、創造附加價值、建立品牌、拓展外銷、創造需求、分散產期、契作、改善運銷通路及儲運技術等中長期策略著手。

即使不得不採取緊急措施,克服短期產銷失衡,也以直接補貼生產者不採收劣質產品或銷毀之,減少上市數量、提高品質的方式,對價格之維持或提高應更直接有效。

對加工廠商、出口商、中間商提供收購加工補貼、外銷補貼、促銷展售補貼等,直接受益者並非農民生產者。雖然可間接減少市場供應量,提高市場價格,但其效果不如直接補貼生產者並減少劣質產品之採收上市。

此外,在農產品盛產期來臨前,即應善用媒體對可能盛產的農產品加以宣傳促銷,刺激消費者全面性增加消費。積極提高需求,應該比消極減少供應量更有助於價格及農民所得的提升。

至於經常產銷失衡的特定農產品,則宜從減少種植面積著手。尤其是超限地、山坡地果園,應優先鼓勵廢園造林,或輔導轉化為休閒遊憩觀光果園。

(作者為台大農經系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