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澄社評論〉政治信任 信任政治

◎ 顧忠華

當新任總統完成就職儀式後,一個在行政及立法部門完全執政的民進黨政府正式上路,根據各家媒體的調查,民眾對於新總統和行政院長的信任度都超過半數,甚至比選舉得票率還高,這是難得的良好條件,至少在內政事務方面,民眾顯然期待新政府能夠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讓台灣呈現煥然一新的恢宏氣象。

蔡英文總統的就職演說,的確描繪出大略的施政圖像,包括年金、長照、就業、轉型正義及司法改革等等,都有所著墨。但是從現實面來看,坊間多認為台灣經歷了多年的政策錯誤和內耗,可說是百廢待舉,任何的改革都會受限於資源條件和制度配套的嚴重不足,短期內想要有亮麗表現,恐怕任務十分艱鉅。

歷史的經驗也告訴我們,改革的措施通常會得罪許多既得利益者,因此空有理想不足以成事,往往反而容易陷入抗爭—妥協—不滿擴大—改革夭折的惡性循環,即使新任的閣員多半並非新手,但仍必須如蔡總統所提示,以戒慎恐懼、如履薄冰的態度,周延規劃改革的進程,始能避免虎頭蛇尾的批判聲浪。

事實上,新政府一方面落實改革承諾,但另一方面更需要細緻地呵護民眾賦予的高度信任。民進黨政府務必記取前朝的教訓,因為信任要建立並不容易,卻很可能毀於旦夕,尤其在喜新厭舊的心理機制下,政治信任猶如進入了風險社會的「不確定性」漩渦,稍微沒有把持住民意的流向,便可能出現滅頂的危機。

不過,既然決心改革,新政府核心的政策思維就不可能只想討好民眾,此時除了溝通、溝通、再溝通之外,正是考驗領導人智慧和判斷力的時刻:好的決策品質和施政效能可成就領導者的「卡理斯瑪」光環;但若一意孤行、卻又自我感覺良好,最後只會落得「無能」、「逞強」的罵名,能不慎乎!(作者為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常務理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