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共和國》李忠憲 /中國:「市場經濟」或「計劃經濟」?

李忠憲 /成大電機系教授

歐洲議會在五月十二日以壓倒性的票數反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的地位,根據美國廣播公司ABC News的報導,在場七五一位議員中,有五四六位議員反對,只有廿八位議員贊成,歐洲議會否認中國是「市場經濟」的原因主要是:國家對於經濟的影響力太大、中國國營企業被給予優惠待遇、中國沒有市場導向的金融行業、外國公司在結構上處於不利地位、司法制度不獨立和資源分配不是由市場決定等。

中國最近幾年房市泡沫化,水泥、鋼鐵等建材產能過剩,靠著官方補貼低價銷售至歐美,引起各國不滿,紛紛課徵中國反傾銷稅。中國本質上是計劃經濟,國家在生產製造、資源分配和消費支出等各領域,都是由國家事先進行計劃,這樣的經濟體制容易造成弊端,往往資源分配無效率,扼殺個人自由,腐敗缺乏公平正義。

中國目前的狀況是從第十二個五年規劃,進入到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十二五規劃中,重點之一就是發展中國的半導體晶片產業,這也是中國紫光等國營企業進行入股台灣IC設計產業,試圖染指台灣關鍵技術的指導方針。在十三五規劃中,以中國製造二○二五為重點,但是承認中國「核心技術缺芯少核」,對於各項重要技術,包括IC設計,都要「想辦法」努力獲得。

中國在十五年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後,理應減少國家影響力,但是結果卻相反,中國國營的環球時報也承認,中國自一九八六年開始就有自由競爭的相關法令,但是極少被執行,反而國家故意持有數千家殭屍國營公司,違反自由競爭的精神。

中國的國營企業受到國家許多不公平的特別待遇,有優惠的貸款條件,低廉的利息,和較長的還款期限,相對於一般的私人公司而言,國營企業得到特殊的對待,有十分明顯的競爭優勢。此外,中國的金融體系高度管制化,沒有市場導向,許多公司的生死存亡都操控在這些特權橫行的銀行手中,需要政治人物的關係,非常不健康,中國銀行業腐敗事件層出不窮,政治因素對於銀行業務高度滲透影響,銀行官員們支配資金貸款的標準差異很大,只要高舉支援改革,為國家奉獻,甚至可以對嚴重虧損的國營企業,放貸數千萬元,缺乏監督管理機制。

尤其中國的司法制度並不獨立,公司遭到莫名其妙的搜索,產品被扣押,嚴刑逼供,甚至無故失蹤的案例,時有所聞。相反地,後台很硬的太子黨,無論犯下任何罪行,卻沒有人敢碰,高度人治化的腐敗司法體系,不能獨立自主,無法打擊貪污,進行反腐改革,當然不利自由市場競爭。

中國是否為市場經濟,正常的台灣人應該都有答案,從虱目魚契作、水果等農產品輸中,以及大小台商在中國被坑殺的各種慘痛案例,中國高度集權專政,特權階級橫行,許多事情常常一夜之間就會改變,更何況以飛彈對準台灣,隨時隨地想要併吞台灣,滲透政府高層,以商逼政,對於台灣而言,中國絕對不是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體制。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