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為何台灣的媒體不受信任?

台灣媒體被視為社會的主要亂源,洵非無的放矢,空穴來風,最近一項調查結果充分印證了民眾的觀感。據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日前發表的報紙觀察報告指出,今年八、九月各主要報紙的「烏龍新聞」高達二十則,比六、七月的十五則還多。檢視這些烏龍新聞多以政治性質為主,其報導的節奏與情節發展,更與特定團體所發動的政治運動若合符節,顯有助勢吹捧,相互呼應之嫌,新聞媒體淪為政治幫凶,實乃專業與倫理的墮落,為公民社會亮起動盪不安的紅燈,有識之士不能忽視此一可怕的現象。

其實,儘管在野黨一再指控政府打壓新聞媒體,但最近法國「無疆界記者組織」的「全球新聞自由指數」年度評比,卻肯定去年台灣的新聞自由排名世界第四十三名,不但比前年的五十一名進步,甚至超越美國與日本,顯見台灣並不缺乏新聞自由。反諷的是,在另一項調查中,台灣媒體受信賴的程度為亞太最低者。此一矛盾現象顯示了一個事實,此即台灣媒體的弊病不在缺乏新聞自由,而在自由太多,卻不重視新聞的專業與倫理,以致戕害了新聞的公信力。然則,台灣新聞媒體之專業倫理淪喪,亦非台灣欠缺媒體專業人才,而是太多的新聞媒體與工作者囿於特定的意識形態與政治立場,無法堅持職業道德,違背知識份子的良知所致。

媒體的職責,首先是監督政府的施政,其次在揭發隱藏於社會陰暗角落的不公不義之事。而媒體固然為天生的在野黨,然在批判弊端、惡政之餘,亦有表揚人性光明面的責任,隱惡揚善為傳統的鄉愿作風,揭惡揚善方不負公民社會媒體的桂冠。台灣多數媒體以爆料為能事,表面看來,似乎是在善盡監督與揭弊的責任,可惜的是,這些聳人聽聞的獨家、內幕報導,雖然充滿驚悚、懸疑的內容,卻禁不起事實的檢驗,常流於惡意捏造或無心的烏龍之作。

尤甚者,部分媒體的揭弊新聞,往往存在可議的動機,刻意為特定的政治人物與團體服務,扮演彼輩的宣傳工具。以倒扁新聞為例,從獨家披露施明德的倒扁公開信,到活動的發起、層出不窮的抗爭行動、施明德的專訪等等,特定媒體皆鉅細靡遺加以報導,不但篇幅超乎正常的規格,彷彿當前台灣社會只剩一個倒扁議題,而且在評論上更是讚譽有加,神格化它的領導人、參與群眾與運動目標,美其名為新公民運動。或因媒體如此惡質化,罔顧良知與專業,乃招致「倒扁運動實為編輯台上製造的一場革命」之譏。再以黨產議題為例,不當黨產固為歷史產物,卻是威權政府的貪腐象徵,如果不徹底解決國民黨不當黨產,轉型正義永遠無法實現。因此,在不當黨產議題上,新聞媒體的立場自應站在社會正義的一方,豈有迴避、淡化,甚至為之辯護的道理?然而,有些媒體囿於政治認同,不願撻伐不當黨產,特定媒體則涉及黨產買賣的利益,顯已淪為利益分贓的共犯,因此對不當黨產視若無睹。凡此皆為媒體背離專業良知的癥結。

媒體應該扮演監督當權者的防腐劑,激勵人心向善的正義力量,遺憾的是,部分媒體與工作者由於意識形態與政治立場作祟,為了打倒特定政治人物,不惜淪為特定政客與團體的戰報,將媒體當成散播仇恨,鼓動鬥爭,製造動亂的工具。這不僅是媒體的墮落與悲哀,更是台灣社會的亂源,因此唯有深刻的檢討與反省,才能讓媒體得到救贖,化解台灣社會動盪不安的潛在危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