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誰讓鄭捷活下去?

◎ 鈴木百惠

捷運殺人事件二○一四年發生至今將近兩年,兇手於二○一六年五月十日晚間伏法,這個震撼台灣社會並且付出極大社會代價的事件卻無法隨著兇手的斷氣而一同殞落,卻反而如洪水猛獸般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從電視螢幕中躍起恫嚇著每一個電視機前的觀眾。

殺人犯鄭捷雖已伏法,但媒體後續報導卻未跟著落幕。(資料照,記者羅沛德攝)

死刑的最大用意乃是對於極惡之人用國家的權力予以制裁,雖無法讓其傷害之人復活,但卻是讓行為者在最後用性命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然後用死亡來讓其他仿效者有所警惕。因此,在死刑過後,死刑犯與這個世間的恩怨本該一筆勾銷,畢竟逝者已矣,而活著的還需要向前行。不斷的反覆、複習式的報導,對行兇過程鉅細靡遺的模擬,看在崇拜兇手的人的眼中,無疑是一部唱作俱佳的教戰影片,而看在曾被傷害過的被害者乃至於廣大的捷運搭乘者而言,卻是久久無法逃離的夢魘。

兩年的時間,我們學到什麼?捷運站內的危機管控機制健全了嗎?我們的消防救護派遣系統完備了嗎?整個救護通報系統又順暢了嗎?當時案發現場為江子翠捷運站,負責載運幾位死者的救護車卻分別來自新莊、三重、中和以及板橋,其中距離案發現場最遠的莫過於距離四公里外的三重重陽分隊。身為第四權的媒體,在這樣的事件中其實更值得協助整個社會去重新檢討整個危機處理機制,幫助民眾如何從恐慌中重生,找回彼此間的信任感,而不是唯恐天下不亂的恫嚇式報導。台灣動盪的社會及撕裂的人心早已禁不起再一次如此的凌遲了,請放過我們吧。

(作者為民意代表法案助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