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請台大留種

■ 林喬濱

以發展觀光的角度來說,拆除台大育種室將會是一件十分可惜的事情。

近來歐美人士來台大多採自助旅行,和傳統旅遊團最大的差別,就在於自助旅行能夠接近當地文化;當西方人來到台灣,當然希望能夠看到專屬於台灣的特色,而所謂台灣特色,不只是夜市和中正紀念堂等景點,還要有「台灣深度文化」──台大育種室絕對有這個價值與吸引力。

台灣的「米食文化」,恰巧符合西方人對於亞洲傳統東方的飲食文化與神秘色彩印象。而台大育種室曾經是台灣蓬萊米之父「磯永吉」的研發基地,在全亞洲農業歷史上都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為有這個地方,台灣米食才有後來的繁榮光景。像這樣具有意義的地方,如果開放參觀,規劃成「米博物館」,並在國際上廣為宣傳,一定能夠吸引歐美人士,並提高台灣的能見度。

但願台大校方能夠三思,這不只是拆掉一座老房子,拆掉的將是珍貴的歷史與觀光資源。(作者為觀光飯店企劃)


■ 陳泰穎

當我們漫步在歐美日知名大學時,總是忍不住讚嘆於校園環境的優美與人文氣息的濃厚,甚至還能感受到一股莫名的、令人感動的「歷史感」。為什麼?保留老建築與老記憶,讓這些人文資產能夠在當代人的生活中,內化成一種思維與生活方式,就是人文素養潛移默化每位學子的最好方法。矗立在校園中的老建築空間,不就是一代代學人默默鑽研知識的最佳見證嗎?

台大種子研究室或許乍看之下並不光鮮亮麗,但是若經妥善規劃、修繕與經營,定可成為具有魅力的人文資產,甚至為台大帶來旅遊、出版、紀念商品等額外加值利潤。尤其在數位化時代的今日,更應該清楚認知,老建築、老文物「拆了、丟了,就沒了」,數位典藏與網際網路仍不可能取代建築物空間的歷史意義,失去了原屬的空間或實體,數位典藏也只是一種失去靈魂、徒留後悔的追憶。希望台大能夠在保留舊史蹟、尊重先賢心血與校園建設之間,做出具有全貌觀的建設性決定。

(作者為台大校友、數位典藏工作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