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台農IC產業-蝴蝶蘭

█ 彭作奎

群策會近日召開「台灣農業發展菁英高峰會」,李前總統登輝先生透過講稿指出,農業生物技術是台灣農業的傲人成就,希望政府如同當年扶植IC產業,善用全國農業金庫龐大資金,締造「農業IC產業」的奇蹟。李前總統的看法,正確指出台灣農業的出路。

蝴蝶蘭是台灣目前產值與附加價值較大的花卉產品之一。從價值鏈分析,蝴蝶蘭產業就是:台灣「農業的IC產業」。自從生物科技導入蝴蝶蘭產業後,分生苗(即組培苗)使用普遍,由於組培苗的性狀已知,在生產鏈上每一階段的產品均可當成商品出售,讓業者資金的運用更靈活,投資的風險降低。

台灣組培技術相當成熟,在國際市場擴大及國際環境競爭下,分生苗雖然成本較高,但因為育成率(即IC業所謂之良率)較實生苗高,可有效地降低成本,所以花農使用分生苗的比率逐年提高,使生物科技實質幫助蘭花產業以工廠化方式生產。

雖然台灣在全球蝴蝶蘭市場上掌握五成以上的種源,四成的核心生產技術,但是台灣在全球蝴蝶蘭的產值上,只占六%而已。顯然台灣蝴蝶蘭之「商業模式」有問題,如果不加以改善,我國的蝴蝶蘭產業將很快被荷蘭、韓國趕過,失去競爭優勢。

過去台灣蝴蝶蘭市場以國內為主,新品系的研發偏好高溫。但全球蘭花購買力增加最快的地區卻在溫帶高所得國家,因此台灣的蝴蝶蘭在溫帶國家銷售較為不利。加上在國際行銷通路無法掌控下,只能與其他企業以國際分工方式共享利潤,競爭力大受影響。

因為蝴蝶蘭產業是有生命的產業,產品的生命週期愈來愈短,市場的競爭日趨強烈。其管理哲學與典範與IC產業不同,因此,蝴蝶蘭產業的整體發展策略,培養具有專業與創新能力的人才比資本與土地更重要,有效利用資訊與通訊技術,做好生產管理與顧客關係管理,才能達到高度市場佔有率。

台灣蝴蝶蘭產業已由傳統的農業轉型成生技產業。因此,政府若能比照當年扶植IC產業一樣的政策,來扶植蝴蝶蘭產業。而投資者能掌握蝴蝶蘭價值鏈之內涵,建構蝴蝶蘭公司自己的商業模式,佈局全球,台灣必可造就出另一位「農業IC產業」的「張忠謀」。(作者為前農委會主委,亞洲大學副校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