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臺北市需要三橫三縱自行車道路網嗎?

◎ 蔡德一

臺北市政府為了減緩幹道車輛對自行車騎士的威脅,以人車分道概念,規劃三橫三縱人行道拓寬的自行車道路網,提供市民安全的自行車騎乘環境,孰料此一重大措施曾被質疑為臺北市大塞車的原因,也被認為重蹈敦化北路自行車專用道的覆轍,近期更引發地方里長的反彈,難道臺北市不需要自行車道路網嗎?

台北市「三橫三縱」自行車專用道。(資料照,記者郭逸攝)

由於目前固定路線形式的大眾運輸系統,無法做到家家戶戶「接送」的服務,自行車路網配合公共自行車作為交通「最後一哩」的措施確實需要,但是自行車道路網非三橫三縱不可嗎?還是尚有其他的「型式」?

根據中國文化大學景觀系師生曾對自行車騎士行為的相關研究發現:上班通勤者與就學學生因考量不能遲到,為了在最短時間到達目的地,如果騎自行車加上轉運大眾運輸的總交通時間,可以相近或少於駕駛汽機車的時間,自行車就有可能成為通勤與通學的交通工具之一,但大眾運輸接駁措施必須先配套完成。通勤者大多會選擇幹道騎行,直達公車或是捷運站再轉乘。而學生則多選擇鄰里巷弄騎行至校,雖然巷弄處處皆可騎行,但是為了在最短時間到校,學區範圍內只有固定幾條巷弄使用率較高。

以購物或是休閒為騎乘目的的騎士,對於路線的選擇較自由。日常購物的騎士大多一趟離家後,騎經多處商店採買後回家。因商店分布的地點不一定沿主要幹道,騎士常以鄰里巷弄路線為主,幹道為輔。以休閒目的的騎士,因考量輕鬆與趣味性等因素,騎乘路線更是自由任意,雖然河濱自行車道常是主要的騎乘路線,但部分鄰里巷弄仍是串聯家至河濱的重要中間路段。

其實,臺北市因為發展密度高,自行車道路權不易取得,加上自行車不及機車機動性高且速度快,自行車道路網設置不應該仿效國外的做法,反之,路網規劃應考量騎士行為與安全,因此近程自行車路網應強化巷弄路線的連續性,只要設置明確標誌、標線、指示牌與足夠說明,高使用率的自行車道路網短期內便可建置完成。而中長程幹道型路網,則待市民習慣以自行車為主要交通工具後,再實施。

(作者曾任交通部運輸研究所「腳踏車道系統可行性研究暨先期規劃」案之計畫經理,現任中國文化大學副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