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電價怎樣才合理?

◎ 林大惠、張桂肇

電價漲跌攸關政府、民眾與企業三方的權衡考量,無論是民眾對民生考量與觀感,抑或台電或其他民營企業對營運規劃的考量,「電價調整變動」儼然成為政府能源政策推動中無法避免之課題。然而電價之議題非僅止於用電價格的漲跌之爭,更應從能源安全的高度重新檢視能源發展方略以至末端電價的調整,因此有效、務實的能源政策工具,及公平、客觀的電價審議機制成為最應重視的課題。

電價之議題非僅止於用電價格的漲跌之爭,更應從能源安全的高度重新檢視能源發展方略以至末端電價的調整。(資料照,記者廖振輝攝)

電價費率審議會從一○四年三月開始,至今已召開三次,最近一次會議於今年三月召開,本次會議決議將每度平均電價由2.8181元調降為2.5488元。經由這幾次會議的召開,顯示台灣在電價調整的任務上已邁進一大步;然現階段除藉由客觀、公正的審議,讓審議功能透明化並充分反映電力供給成本外,更應進一步思考於現行能源制度納入外部成本的考量,尤其是電力生產過程中的環境污染成本,並透過能源政策工具真正的落實能源發展目標。

由於電價的變動牽動政府能源政策的推動以及民生經濟的衝擊,因此,一個具有效力與務實的能源政策工具則為政府執行能源政策的重要手段。自民國九十五年起首次提出「能源稅條例草案」後,陸續有相關草案條例之研擬,但並未能獲得相關結論與共識,直至一○四年《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通過後,才明確訂立開徵能源稅之相關規範 。然而,能源稅是否法制化,雖仍然有許多商榷空間,但具體政策工具的實施,無庸置疑是推動與落實能源政策之重要關鍵。未來能源稅之訂定亦是台灣能源推動的重要議題,尤其即將於今年五月上任的新政府已提出於二○二五年要達到非核無煤的能源發展目標,在目前未臻成熟的能源政策工具下,要達成此艱鉅目標更顯得格外的薄弱,明確反映出我國在能源政策工具上的不足與迫切性。

政策工具著眼於能源相關稅制之擬定,電價變動機制則朝向公正客觀及公開透明的程序進行,當前除應確實發揮電價審議委員會之功能,讓電價的調動朝向制度化、公開化、標準化的審議機制外,更應積極研擬能源政策工具,透過能源稅制的推動達到能源永續發展的目標,讓台灣的電價理性回歸!

(作者為國立成功大學能源科技與策略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研究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