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農青不用選邊站

◎ 林宗志

文青別鬼扯的鬼王團隊與248農學市集創辦人楊儒門的農業論述爭奪戰,與其說兩造是當前農業政策發展的路線之爭,筆者倒認為,這畢竟就是看待農業的「觀點」不同。在當前台灣複雜難解的農政問題中,兩個人分別走進了不同的位置,從各自的切入點出發,因此也看見了不一樣的問題困境,提出了不同解方。兩者各有優點,當然也有各自的局限。

248農學市集創辦人楊儒門與文青別鬼扯的鬼王團隊日前上演農業論述爭奪戰。(資料照,記者陳志曲攝)

比如鬼王的出發點是「如何加強台灣農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那當然追求大組織性、機械化的農業發展就會是一個好的選擇:無論是強化採收處理、選別、包裝、物流等生產管理過程,或是資金集中進行苗種培育、溫室環控、設備研發等提高農產品質,皆是不錯的手段。

然,鬼王模式的局限便在於,這樣高資金的投入模式,以台灣現況七十六萬公頃的農地,農業就業人口七十一萬(農委會,2013)來說,面對平均耕種面積僅一公頃的小農們,談資金集中其實是件「奢侈」的事情。甚至在筆者親自參加近期「食農不鬼扯」系列講座時,面對觀眾不只一次提問機械化、大面積耕種模式如何運行在「農地破碎」的台灣,鬼王本人也坦白承認台灣農地破碎問題當前是「無解的」,有待政府對於休耕補助及公糧稻穀收購改制的政策智慧。

另一方面,楊儒門的出發點是「如何解決此時此刻小農被中盤商剝削的問題」,那讓消費者可以與小農面對面進行消費,進行認識農村文化的消費體驗便會是不錯的選擇。但相反的,百花齊放的故事性行銷不容易打進仰賴嚴密佈局、策略聯盟的國際農產市場,畢竟也是小農經濟天生上的局限。

在複雜難解的農政問題中,兩造看見了不同的問題面向,各自針對了農企業、小農提出了對應解方。農政的問題是多面向的,當然就必須透過多元的方式來解決。本不存在誰是真理的命題,更沒必要急於把對方打入邪惡。農青們不用選邊站,因為其實改革農業的路上,我們並非敵人,而是盟友。

(作者為消費正義公民陣線成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