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忍辱負重的雲林人成就了台灣社會

◎張麗善

雖說18世紀末美國的獨立宣言早已宣示「人生而平等」的概念,但豐滿的理想下呈現的卻是骨感的現實,而台灣各縣市的發展際遇則是大相逕廷,數十年來雲林縣民所承受的遭遇更是如此。而即將實施的〈國土計畫法〉則將逼迫雲林農民永世只能以農為業,被桎梏在農地上難以翻身,變相成為號稱AI科技島上的農奴。

與台灣其他縣市相較,雲林因「風頭水尾」、嚴苛的生活環境,因此造就雲林人吃苦耐勞、堅毅純樸的良善特質。因此,過去數十年來當台灣經濟工業化與科技化的歷程時,雲林人則毫無怨言地扮演無名英雄,承擔各項配合台灣經濟發展所需的重責大任。

於是乎,當各地紛紛推動促進高科技產業時,雲林則負責守護糧食安全的職責。當國家打造台灣的石化產業時,雲林人則默默以健康換取對台灣稅收的貢獻,每年上繳中央超過700億的稅金,全台排名第十名。但在統籌分配稅款的制度下,雲林縣獲得的分配卻微乎其微。整體制度的不公,雲林縣似乎成為次等公民。且醫療資源不足不均的情況下,雲林人的健康更缺乏保障。

然而,雲林擔任台灣糧倉與守護糧食安全的角色早已超過一世紀,儘管雲林人從未抱怨,但不表示中央政府可將雲林人的靜默視為理所當然。直率的說,〈國土計畫法〉對於農業縣非常不公平。它以糧食安全為名,在全國範圍劃設了74至81萬公頃的農業區,雲林縣就佔了全台十分之一的面積。但遺憾的是,當其他縣市大可無所顧慮地招攬高科技產業時,負責維繫糧食安全的農業縣的發展機會也被扼殺了。

因此,雲林縣提出「農業權」主張,強調農業大縣承擔糧食安全重責大任之時,中央應同時考量農地發展受限後,對農民及農業縣的經濟影響,將農業貢獻度納入財政劃分權重內,使農業有足夠的發展量能,減少城鄉間之差距,創造就業機會,減少人口外流。

另一方面,中央政府的能源政策同樣也徹底忽略為創建台灣經濟奇蹟而默默犧牲的雲林人。麥寮電廠承受了台灣總體電力近4%,即使抱怨空氣污染,但雲林人理解基礎電力的重要性。且再生能源中無論是光電、風電、水力發電等,雲林縣更名列前茅,供獻良多,雲林人可說是默默成就台灣的整體發展。

然而,早在111年12月時,在雲林縣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的努力下,麥寮電廠及天然氣接收站即通過環評大會審查,將加速天然氣接收站及發電廠的興建,減少空污及溫室氣體的排放。這才是當務之急。

麥寮電廠。(資料照)

過去台灣創造各項經濟奇蹟、達成諸多傲世成就之時,雲林人已吃了太多苦。如今,中央政府以守護糧食安全之名,抑制農地的轉換使用機會,強迫雲林人如同農奴般被束縛於農地上。與此同時,為遮掩民進黨政府能源政策的荒謬與缺失,民進黨非但不思檢討自身的缺失與毫無積極作為,反而想方設法巧立名目,只為在農地上種電。例如,面對雲林西部農地,不肯為其重劃建置農水路,卻直接以「低地力農田適合種電」之由,將其直接劃入綠能發展區。

其實,台灣人民要的很簡單,合理的電價,穩定的電力,不要增加人民的負擔,不要影響人民的生活品質。試問,這樣的能源政策很難嗎?

我們無意繼續糾結於過去的歷史,但若要展望未來,必須釐清過往的教訓、重新認識雲林人為台灣所做的犧牲貢獻。唯有如此,才能獲致區域均衡發展之目標,因能源政策所導致的衝突始能消弭。

(作者為雲林縣長)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