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如果命名「莫那魯道」...

◎ 呂禮詩

海軍反潛主力濟陽級巡防艦,因人力精簡及裝備壽限,故「濟陽」、「海陽」兩艦於去年五月除役;為彌補東部制海戰力空隙而向美採購的兩艘二手派里級軍艦,將於明年農曆春節前後返國成軍。然因迅海級艦以中國四川省河流「沱江」為名,明顯違反立法院九十四年度第五屆第六會期所決議之「軍艦命名應完全使用台灣相關之地名與人名」;此次兩艘派里級艦的命名,勢必引發關注。

依據海軍目前的規劃,將延續成功級艦以民族英雄命名的慣例。先是傳出以清廷海防欽差大臣沈葆楨及抗日烈士羅福星為名;但在國防部高層異動下,命名改為首任臺灣巡撫劉銘傳、抗日客家先賢丘逢甲。不論是「葆楨、福星」,或是「銘傳、逢甲」,顯現的是軍方的歷史意識與國族認同,尚停留在歷史中國,無視於當下七成三自認為台灣人的民意趨向。

翻翻國高中的歷史課本,真正曾為台灣這片土地奮戰、流血、犧牲的,是打游擊的「抗日三猛」、歷時最久且牽連最廣的噍吧哖事件,與原住民賽德克族抗日的霧社事件;這些應該流傳後世、永誌不忘的,被國軍傳承、記憶的,卻最少!

以美軍為師,勃克級(Arleigh Burke class)飛彈驅逐艦是以人命名,已服役的六十五艘中,有十二艘命名的對象不是海軍或陸戰隊戰功彪炳的將校,而是低階的官兵;其中DDG-68悼念的是二戰時於朱諾號輕巡洋艦(CL-52)同時陣亡的蘇利文五兄弟,DDG-87是以美國海軍歷史上第一艘以黑人為主的梅森號護航驅逐艦(DE-529)為名,DDG-112紀念的是在阿富汗「紅翼行動」中殉職的海豹突擊隊上尉隊長Michael Murphy。或許這些小人物對國家的興衰無足輕重,卻是團結不同種族、不同宗教與不同意識形態的國家共同記憶。

二○一四年的九合一選舉,民進黨一舉拿下四都共十三縣市;二○一六年的立委選舉,更進一步囊括一一三席立委中的六十八席,取得國會穩定過半席次,顯示政黨重組(party realignment)的現象已然成形。即將在五二○走馬上任的蔡政府,將以什麼來化解藍綠惡鬥下的政治僵局?希望新政府考慮以斯土斯民打拚的動人史實為軍艦命名,藉以成為凝聚國家不同分子間最重要的化學鍵!

(作者為海軍官校軍事學科部前教官、新江軍艦前艦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