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首都 可以輪調 可以架空

■ 白麟

七十餘立委提案將首都遷離台北,話說要拋開「天子腳下就是最富裕城市」的迷思,恐怕不容易。不過討論起來也非常有趣。

許多國家最繁榮的城市都不是首都。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美國之外,還有土耳其。土耳其的首都不是在最繁華的伊斯坦堡,而是位於一個曾經只是一個小鎮的阿卡拉。伊斯坦堡確實曾經是首都,但一九一九年土耳其解放戰爭爆發,伊斯坦堡被英法義西四國聯軍攻佔,土耳其反抗軍在阿卡拉設置臨時政府。抗戰結束後,為了紀念這一段歷史,於是就將首都設立在阿卡拉。這是歷史因素造成的結果,跟台灣目前要遷都的理由較難對比。

另外一種是所謂的首都(Capital)與政治中心( Seat of Government)分離。目前有九個國家如此,包括荷蘭、南非。

荷蘭首都是阿姆斯特丹,但是荷蘭的皇室及政治中心卻在海牙,所以阿姆斯特丹只是憲法上的首都。

南非最大城是約翰尼斯堡,但是政治中心卻一分為三,國會在開普敦,政府部門在Tshwane,最高法院則在Bloemfontein。這種政治中心跟首都分離的情況雖然少,卻可讓已經發展的經濟中心脫離政治紛擾,台灣或可參考。

還有一種比較極端,那就是瑞士的無首都政策。一八四八年之前,瑞士是由一群諸侯所組成的聯合國,國會所在地採輪流制,每兩年國會就要遷移一次,所以當年他們沒有首都,只有每兩年就變更國會地點的聯邦市。到了一八四八年,瑞士舉辦公民投票,決定是否要將政府機關集中在一個聯邦市內。當時共有三個城市出線,分別是蘇黎世、柏恩跟洛桑。最後柏恩勝出,但也只分到國會駐地權,蘇黎世則分到著名的ETH大學,洛桑分到其他的法院機關。之後,經過無數次的立法跟政府組織改革,到現在,瑞士政府機關分散在許多城市,所以柏恩儘管是大家口中的瑞士首都,但是按照瑞士的法律來講,瑞士卻從沒有真正的首都。

瑞士模式,也可以放在台灣參考一下。台灣藍綠分裂得那麼厲害,那就學早期的瑞士吧,每兩年換一次首都,從基隆一路換到金門馬祖。不然學近代的瑞士也可以,把政府機關一分為三,總統府在台北,行政院在台中,立法院在高雄。

如果土耳其模式、荷蘭模式跟瑞士模式都不受歡迎,那還有一種叫維持現狀的以色列模式。

以色列的首都,照他們自己的法律是在耶路撒冷,但全世界只有美國等三個國家承認,其他國家都稱特拉維夫Tel Aviv-Jaffa是以色列首都。跟中華民國多像啊!

照憲法,中華民國的首都是南京,台北不過是臨時首都,就算我們將總統府、立法院遷到金門馬祖,也不過是變更臨時首都罷了,首都還是南京;所以反對者實在不用大驚小怪,反正台北也不過是暫時性的首都罷了,「統一」後還是要「還都」的。

(作者為德國留學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