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慈湖謁陵的暴力美學

馬英九總統昨率副總統吳敦義等,赴慈湖陵寢謁陵。(記者張嘉明攝)馬英九總統昨率副總統吳敦義等,赴慈湖陵寢謁陵。(記者張嘉明攝)

清明時節,返鄉掃墓,慎終追遠,民德歸厚。這幾天,台灣交通擁擠,東奔西跑南來北往,多是為了與家人團聚祭祖。早期,台灣常言「有唐山公、無唐山媽」,生動刻畫出早期社會的移民性格,以及外來移民與本地住民的融合狀態。其實,遠在一九四九年以前,乃至一八九五年以前,台灣便是不同時期的原住民與漢人的融合體,形成一個具有海島特色的族群結構。再經過不同國家的統治,不論是價值信仰、生活倫理、政治行為,都明顯有別於「炎黃世胄」。

至今,恐怕只有外來權貴為主的少數人,還活在這樣的政治神話裡。四月一日,「中樞遙祭黃帝陵典禮」在圓山忠烈祠舉行,馬英九第六度參加該項典禮,「表達對中華傳統文化尊宗敬祖的重視」。真是非常特異的行為,台灣社會的「尊宗敬祖」,幾乎都是紀念在台灣的先輩,沒甚麼人會「遙祭黃帝」。黃帝,乃是中華民族主義的虛擬,一般人不會「非其鬼而祭之」,向來搞「祭黃陵」這一套的「內聖外王」,都是基於政治正當性的論述需要,所以不問蒼生問鬼神。

其實,這也是封建主義與民主主義的差別。封建時代,煞有介事「祭黃陵」,宛如黃帝冊封的正統君王。台灣進入民主時代了,馬英九還樂此不疲,只能證明他活在平行時空。反倒是,此舉令人不禁聯想到,所謂的「一個中國是指中華民國」,也不無「祭黃陵」的味道,彷彿念念咒語就是正統了。他說他每天進總統府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國父銅像鞠躬致敬,為的也是鋪陳所謂的「當年如果沒有國父革命,就沒有中華民國誕生;沒有中華民國,就沒有台灣光復,也就沒有台灣今天的民主、自由與繁榮」,這種外來政權合理霸佔台灣的論述。

不只國父,在即將卸任前夕,這個人還陶醉於意識形態主題樂園。三二九,「將總統府大禮堂命名為經國廳,主要目的在於讓國人能夠更加瞭解經國先生對國家的重大貢獻」。四月五日,「前往桃園大溪慈湖陵寢恭謁」,論述「沒有蔣委員長領導抗戰勝利」,台灣就「沒有經濟起飛」。這個人對兩蔣崇拜有加,卻輕輕放過他們在二二八屠殺、白色恐怖的血腥暴行,彷彿那是後來台灣建設進步的必要之惡。這個人結論:要求轉型正義的人,應徹底告別暴力,回歸理性!

原來,這個人的「暴力美學」,是以暴力為理性、以理性為暴力!九合一選舉,今年初大選,國民黨一敗塗地,馬英九有口皆罵,都是台灣人民不知好歹?現在,台灣民主主義正當行,大家都以主人的身分審視歷史,要求轉型正義,這個人還為威權統治塗脂抹粉,這算甚麼「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恐怕是奮其餘勇,要把台灣連結中國吧。他所謂的「沒有中華民國,就沒有台灣光復,也就沒有台灣今天的民主、自由與繁榮」,完全背離「盟國光復台灣」、「國際為防堵共黨勢力擴張而將台灣納入西方市場」的歷史事實。要不然,如果外來政權那麼英明,為何中華民國被迫退出聯合國?六三三又為何把台灣經濟搞到江河日下?

遙祭黃帝,國父鐵粉,歌頌兩蔣,這個人其實就是一個從「同屬炎黃子孫」偷渡到「同屬一個中國」的政治偷渡客。黑箱課綱引起軒然大波,高中職生群起抗爭,也可看出這個政治偷渡客的用心。幸運的是,國共曖昧達到高峰的馬習會,以及作為插曲的周子瑜事件,強烈啟蒙了大多數台灣人民,民主主義的潮流沖刷了封建主義的餘毒。這個人的意識形態餘興節目,只會讓更多人體認到,台灣必須走向以個人主體為單位所自由結合起來的共同體,不再是麻醉於政治神話的中華民族主義象徵符號。中華民國,他那些人看到的是「中國」,兩千三百萬人多數看到的卻是「民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