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年金改革 技術容易政治難

◎ 黃癸楠

年金改革是新政府上任後的首要之務。(資料照,記者廖耀東攝)

新政府上台首務是改革年金,而且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因為潛在虧損太鉅大,不動手術台灣馬上成為希臘、冰島。

目前國內已實施的社會保險體系共有七個─勞保、公保、軍保、國民年金保、農保、健保、就業保,給付項目中有退休年金的是勞保、公教保、軍保、國民年金保四個,加上福利型的農保老農津貼均虧損累累,不堪卒睹。究其因,其實只有二個:一、所得替代率太高;二、費率低於收支平衡費率(因採不完全提存準備的財務設計,壓低太多保費負擔降低開辦阻力)。四個保險均同,公保的所得替代率尤高,農保的老農津貼是免費午餐,自然負擔沉重。加上現代國家的共同趨勢─高齡化+少子化,使得人口結構翻轉,領年金的領得愈久,而交保費的人愈來愈少,代間轉移的機能嚴重弱化,加劇年金虧損。

知道原因所在,改革的技術其實不難,根據先進國家的經驗只有三招:一、延長退休年齡、二、提高費率、三、降低給付標準。還有一招是政府不敢講的,因為沒能力做到─就是善用基金卓越理財,幫被保險人賺進大把銀子彌平虧損。在實務上第一招比較容易推得動,反彈也相對較小。第二招會引起現保人極大反彈,又政府和企業負擔都會加重,間接造成企業不願加薪,低薪資現象會拉得更長更嚴重,民怨加深。第三招實際上會影響已退休者的生活,他們會祭出法律不溯既往,並說如果不是如此我當年不會那麼早退休,反彈更大。就勞保而言,勞工對目前的給付標準已嫌不足,遑論降低。第四招皆大歡喜,就怕政府沒有能力國際投資,或出奇招賺錢彌補部分虧損。

基於上述分析,改革年金技術上簡單,修訂法規文字即可。難的是費率、給付標準調整的幅度、如何說服利益關係人,以及改革所引起的效應之撫平。請新政府要有正確認知及心理準備,好好營造政治工程,改革的過程宜細緻委婉不要莽撞直衝,避免製造新的對立和傷害某個族群的尊嚴。

(作者為大學教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