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兒童節前夕 一個媽媽的感懷

◎ 邱逸華

小燈泡的頭七,正適逢兒童節。(資料照,記者簡榮豐攝)

身兼教育工作者及幼童母親的我,每當面對政府、民間鼓吹生育的口號時,心中不免升起矛盾的荒謬感。多少生而不養、養而不教,或是無力去教、去療育子女的父母,在節育能力薄弱的狀態下,為社會貢獻了「生育率」;又有多少傾全部財力、青春,想生養孩子的夫妻,在生理、法令或經濟的限制下,無法一圓成為父母的夢。

在中小學裡,我們總能發現家庭功能有疵的孩子,成長路上是如何受到忽略;身心有疾的孩子,在升學壓力籠罩、父母觀念、能力的限制,以及社會支援系統的困窘下,無法得到足夠的資源去療癒。

除了生、養、教育的鉅觀層次外,這個大環境對孩子的不友善是無所不在的,例如:

◎課後照護系統的不完整,讓職業父母疲於奔命。

◎照護、輔育人員的專業素養、薪資水準未受到政府應有的重視,嚴重影響教育品質。

◎流浪漢、精神疾患者未受到妥善安置、療養,弱小的孩子成為他們咆哮、性侮辱及肉體傷害的高危險群。

◎供幼童遊玩、鍛鍊的綠地或設備稀少;公園設備的維護、清潔亦待加強。

◎升學主義仍是歷久不衰的正統,大部分孩子的成長都是不快樂、才華被忽視或壓抑的。

◎隨時展示著社會黑暗面、政治亂象及腥羶新聞的媒體,讓孩子自覺活在一個混亂不安的環境中。

兒童節前夕,一名可愛的幼童再度成為隨機殺人案受害者的此刻,我們的社會,如何許給孩子一個健康平安的未來?一個完整、健全的教育及照顧體系,可以期待嗎?

(作者為高中教師,桃園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