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這是台灣所有母親的創傷

◎ 劉素芬

內湖女童命案,是台灣所有母親的創傷。(資料照,記者簡榮豐攝)

女童隨機遇害事件引起社會群情激憤,做為一個家有幼童的母親,這則新聞帶來更多的是擔憂與害怕,刺破了原以為只要能夠陪在孩子身邊,就能守護他們的幻想。事情的真相是,就算你隨時陪伴在孩子身邊,危險仍可能降臨。也讓我驚覺這起悲劇在各式媒體和網路推波助瀾的渲染下,所引發的替代性創傷效應(vicarious trauma)。

替代性創傷的概念常用於助人工作領域:「一種助人者的內在經驗的轉變,因為同理投入在個案的創傷題材所產生的結果。」其後果可能造成助人工作者的心理狀態和靈性的負面改變,甚至內在枯竭,無法再待在專業領域。廣義而言,一般人只要關心和同理這起悲劇事件,尤其過度投入事件細節或爭議,就有可能產生類似替代性創傷之效應。

台灣近年一再發生隨機殺人事件,尤其是專挑年幼無抵抗力的孩子下手,地點遍及賣場、學校、路邊等公共場合,更引發家長們集體的焦慮和替代性創傷,導致人人自危,社會信任被撕裂。誠如蔡英文寫給小女童的卡片所言,我們這個社會破了很多洞,大人們與其交互指責,倒不如認認真真,踏實的檢討和反思社會結構和制度的不健全,加以修復和彌補,孩子才能有一個安全成長的環境。

(作者為台北大學社工系助理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