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大學生與死

◎ 溫順德

大學繁星日昨放榜,四十八級分錄取台大,十五名滿級分生落榜,引發網路鄉民論戰。

「高中均質」與「區域均衡」,乃繁星推薦之宗旨,在政府戮力推動下,社區高中星光閃耀,鼓舞學生就近入學,加速「高中均質」的發展,固然有利國教推動;然部分大學門檻過高,明星高中又未排除,繁星猶如畫餅充飢,偏鄉學生難望項背,「區域均衡」淪為空談。雖說繁星校校等值,所有高中機會均等,但繁星推薦辦法失當,都會霓虹燈的光害,遮蔽偏鄉穹空星斗,照顧弱勢的理想幻滅,奢談實現社會正義?偏鄉弱勢難以出頭,教育世襲無由翻轉,繁星推薦相關辦法,顯然仍有調整空間。

其次,繁星作業規範明訂,各大學得依學系特性,最多分八學群招生,然而高中在校成績,卻又不分組別計算,兩者顯然矛盾扞格。自然組的物理、化學,與社會組歷史、地理,難度不同且評分不一,全校統一計算成績,訂定在校成績百分比,據以做為比序標準,明顯不利自然組學生。而不少社會組考生,挾其百分比之優勢,大舉攻佔理工科系,不僅影響入學公平性,日後學習也產生困擾,背離繁星推薦初衷。繁星雖是寡佔名額,儘管強調校校等質,但校內成績之計算,總得有公平的標準。在校成績分組計算,給予公平競爭機會,實乃制度興革首務。

再者,在少子化浪潮下,今年缺額一千餘名,寫下史上最高數字,不惟後段私校遭殃,老牌私校也受威脅,相關單位必須正視。繁星推薦報名學生,在校成績屬中前段,校系選擇機會較多,後段私校難獲青睞。後段大學參加繁星,勞師動眾且耗費資源,不僅徒增作業負擔,又陷大量缺額窘境,豈不淪為兩敗俱傷?當局實應重擬規章,限制大學參與資格,甚至訂定退場機制,不能任由大學自主,以免「繁星」變成「煩心」,造成各方無謂困擾。

近年繁星名額擴增,各項弊端一一浮現,已至徹底檢討時刻。真誠面對繁星缺失,研擬周延完善配套,追求社會公平正義,相關單位責無旁貸。

(作者為高中教務主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