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共和國》蘇冠賓/英國為何強盛?

蘇冠賓/中國醫藥大學精神醫學教授

二○一六年初上映的「新世紀福爾摩斯:地獄新娘」又引領新的一波英國復古風,不僅劇情精彩,更重現一八九五年的倫敦風華。經驗兩次大戰,倫敦幾乎被夷為平地,但為什麼英國能把古董建築重建起來,又能保存得那麼好?英國的房地產和建築占國內生產毛額的十六%,比他們在工業上賺的錢還要多。就連娛樂業也受益,根據英國電影協會的統計數字,二○一四年共有二二二部電影在英國完成主要的拍攝,總共花費十四億英鎊(廿二億美元)!

每棟老房子都是寶

我赴英國進修期間住在倫敦大學的宿舍,這是一棟維多利亞式的建築,已有近兩百年的歷史。房間隔間很不適合居家使用、狹窄的浴室和廚房、笨拙轉彎的樓梯、傾斜嚴重的牆壁和地板、經常出狀況的老舊水電管線、樓上浴缸的水若不小心溢出就會使得樓下屋頂開始漏水…,老實說,住起來極不方便,但因為它屬於被保護的歷史古蹟(其實倫敦市中心到處都是這種被保護的歷史古蹟),因此倫敦大學(屋主)不能隨意施工整修,所有工程都必須先得到政府許可。

依我們住慣台灣新式房舍的標準,這種房子早就應該拆除重建,英國的同事和朋友卻安慰我說,老房屋的房價是新房子的兩倍以上,以他們的薪水,就算工作一輩子也住不起這種維多利亞式的房子。在我看來,這可真是花錢找罪受。

最近廿年,英國房地產持續上漲的幅度驚人,有些地區(倫敦的高級區)甚至漲了三倍,單是二○○六年,英國平均(全國)房價就上漲了十%,比基本利率五%還高出許多,難怪英國人都說買房子比租房子划算。房價持續上漲的原因,除了大量的外國移民創造需求之外,也要歸功政府把房地產結合古蹟、文化、建築及經濟,刺激國外基金大舉進入英國炒作不動產,俄國、美國的有錢人或印度、非洲的貴族們在倫敦坐擁豪宅(彼此可能很少來住)已成時尚。

其實在倫敦市中心,政府還是房地產的最大擁有者,很多英國民眾根本買不起房子。特別是市中心的許多房子,其價值已經不在於居住或辦公,比如說,你學藝術得來看一看、學建築得來看一看、學歷史也得來看一看,建築物如同藝術品般地被收藏,更成為投資客的最愛。此外,你若來倫敦做生意總得住宿、來唸書進修或開會當然也要有個落腳處,因此更為這些不符合現代居住需求的老房子創造了百倍效益。

英國對建築的保存概念自十九世紀下半葉出現了反修復(anti-restoration)浪潮,反對把古蹟修成從沒出現過的完美狀態(像是早期的法國或現在的中國)。英國人堅持必須用「維護」代替大興土木的「修復」,重視「歷史脈絡大於都市規劃」。開路、蓋大樓碰到老房子、古城鎮就讓步。我在倫敦居住時就親眼目睹他們蓋新房子的奇特方式:他們用鋼骨結構把舊建築維護著外牆、再拆除破舊不堪的主體、再延著原本的外牆蓋房子,慢慢變成一個外面是古董、內部是現代化的新建築!

國人應重視文化資產

反觀台灣,不僅缺乏這種文化資產,更缺乏保存或推廣「未來可能」是文化資產的觀念與經驗,更嚴重的是,常常為了眼前的利益而放棄自然的寶藏或祖先的遺產。例如台灣雖然擁有絕佳的天然景觀及生態多樣性,但極度欠缺保護環境和生態的觀念,每每到國外旅遊,愈是看到別人對保護天然環境景觀及古蹟遺產所付出的努力,愈是對寶島上的天然資源不斷被破壞而深感痛心和惋惜。所以如此,源於政府沒有強而有力的負責單位,民間也無法形成能夠發揮影響力的團體,政府今後有必要好好保護這類資產,不應該再為了旅遊、工業或交通開發而犧牲它們。

再以故宮博物院為例,也許寶貴的館藏被保護得很好,但文化資產重要的不是擁有多少寶藏,而是如何增加其「附加價值」和「周邊產品」,例如結合相關的主題(文化、歷史、建築、寺廟、景觀、美食)和觀光產業,讓沒有生命的古物以另一種方式復活。

繁體中文是台灣的寶

我由此聯想到繁體及簡體中文之爭,目前只有台灣、香港使用繁體字,但香港已回歸中國大陸,簡體字勢必逐漸取代繁體字,再加上聯合國似乎要放棄所有繁體字的使用,種種跡象都引發台灣各界對於繁體中文存亡的憂慮。然而在我看來,這正是台灣保有這項「獨家」「文化資產」的絕佳機會,世界上有不少人熱中學習中華及東方文化(儒家、文學、藝術、醫學),比起韓國和日本,「講中文」尤其是我們的一大優勢,至於中國大陸,非僅不自由、不民主令許多外國人卻步,其使用簡體中文也是可能的阻礙。保有繁體中文並不難,如何增加它的「附加價值」和「周邊產品」才是真正的挑戰,台灣今後應該怎麼做,有待大家深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