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企業界應積極進大學「搶人」

◎ 高怡宣

蔡英文總統當選人正在展開產業之旅,大學和產業界之間的學用落差,也成為新的議題。

據說教育部的新領導,將是能與產業界溝通的人。這個構想是對的,因為教育部和科技部獨尊SCI點數的政策,的確造成國家產業競爭力的衰弱。

促進產學之間的密切合作,產業界也應負起一部分責任。(資料照,記者林正堃攝)

但是光靠換領導、改政策,並不能促進產學之間的密切合作。產業界也應負起一部分責任,讓尚未離開校園的學生知道產業界要什麼樣的人才。

但是,企業需要何種專長的訊息如何傳遞給學生呢?

我曾經參加學院舉辦的產學合作會議,業界代表和大學教師共聚一堂,討論如何修改課程及加強合作。結果各業界代表所提出的核心能力,可以用五花八門、天壤之別來形容。畢竟產業界太龐大了,各行各業的狀況又不一樣。就像瞎子摸象一般,有人摸到象鼻,有人摸到耳朵,有人摸到象腳,有人摸到尾巴。大家的需求都不一樣,學生應具備那一家公司的專長呢?

我所要提出的解方,就是希望業界模仿美國高科技公司的暑期實習制度,積極地進入大學搶人。例如每年在各大學所舉辦的就業博覽會,各公司不但要招收應屆畢業生,更要招收大量的暑假實習生。藉著大二或大三暑假的實習生制度,可以引導大學生在大三和大四的修課內容,符合各公司的核心能力。並仿照美國公司的導師制度,在學生入選後,暑假到來之前,每個月和實習生聯絡一次,除了提供修課的建議,並鼓勵他們認真學習。

這些實習生在學校會向教師反映業界的需求,畢業後也可以立刻為公司打拚,才能真正地促成產學合作。各公司若是想培養優秀的員工,不必等到五二○,明天就可以開始規劃今年暑假的實習生制度,兩年後就可以享受到豐收的成果。花小錢卻解決大問題,做與不做,在於公司的積極度而已。

(作者現任國立陽明大學教授)

想起「產碩專班」

◎ 張惠博

最近蔡總統當選人的產業之旅,不少人提到企業用人需求與教育供給的關係。長期以來,不少大學生畢業後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而業界也感嘆招不到可用的人才。顯然,大學培養和業界需求,產生很大的落差。

實際上,「重理論,輕實用」一直是大學普遍存在的現象,可能是因為大學教師大多經過系統的學術訓練,對於特定領域的知識體系較熟悉,可是並非每位學生皆適合,或有意願往學術路線發展,因此,教師即須考量不同學生的興趣、能力,妥善轉化生硬的學術知識,以適應不同學生。理論的講授是為了協助學生學會實用、應用的知識與能力,不應是單純滿足於理論的系統闡釋。

自二○○五年起,教育部與經濟部即開始共同主辦「產業研發碩士專班」,一般簡稱為「產碩專班」,吸引許多高階企業人士就讀,並以其公司產品改良與創新,作為其碩士論文研究題目。所以,碩士論文完成時,也是其公司產品向前邁進一大步的時候。

此外,有不少人在產碩專班讀出興趣,取得碩士後,再進入博士班就讀,有更多機會與同行、同學,或年輕的大學生、碩士生互動。有些企業人士乃至於提供獎學金資助、獎勵學生,甚至在這些同學畢業後即引進公司任職,成為其事業伙伴。這也是產學合作之另一途徑。

筆者建議,大學教師應深入產業界,進行實務交流,了解業界的現況與最需要的人才,以及業界所迫切需要的知能,俾能在大學中,由學系、學院,逐步提出適合社會發展、符合業界需求與前瞻創新的課程改革。同時,大學校方更應結合理論的、實驗的以及實務的人才,共同建置有利於培養產業人才的環境,並肯定教學、研究、產業服務等各不同專長的教師之貢獻。若然,即可打破長久以來獨尊學術研究論文教師升等的傳統框框,導正學用落差的困境。也唯有落實教育與產業結合,學生才能學到有用的知識與技能,快樂自信的邁向畢業後的前程。

(作者為高雄市立空中大學校長、前彰化師大校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