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柯文哲的政治動作與不動作

◎ 林健次

柯文哲的亞斯伯格症讓他常常「擋不住」,不吐不快、必須講話。這個柯文哲很可愛。相對於說話的可能難以控制,行程與動作則多是事先規劃的。行程與動作更能凸顯柯文哲在理智控制下的性格、認知與判斷。

台北市長柯文哲。(資料照,記者簡榮豐攝)

我舉幾個例子。

第一、二○一三年八月柯文哲受中國之邀去北京參加「蔣渭水先生思想與事蹟學術研討會」,並發表專題演講「蔣渭水與白求恩」。白求恩是加拿大籍的中共戰地醫生。會後,統媒報導說「大陸學者讚賞柯文哲深入研究中共歷史」。這是柯文哲的動作。

第二、二○一三年八月於北京研討會後赴中共發跡地延安參訪。回台後有人問他為什麼去延安?柯文哲回答說:「去學習中共如何打敗國民黨」。這當然也是柯文哲的政治動作。

第三、二○一四年四月六日,柯文哲南下參加大甲媽祖九天八夜的遶境活動,去完成他「人生的三大願望之一」。此時正當太陽花學運如火如荼之際。這是柯文哲的「不動作」。

第四、二○一六年一月九日,總統、立委選舉期間,進行北高「一日雙城」,途中跟很多立委候選人碰面。這是動作。

第五、二○一六年二月二十七、二十八日騎乘單車挑戰「一日雙塔」,事前並表示不參加所有、包括台北市舉辦的紀念二二八活動。他說他「一直有一日雙塔的夢想」。這是「不動作」。他的不動作引來批評後,二月二十七日晚他的講話撰稿人洪智坤說明柯文哲是要以「汗水取代淚水」

以上這些都是有計畫、不是脫口而出的「動作」或「不動作」。「動作」與「不動作」都是態度的表現。這意味著什麼樣的柯文哲呢?

不過,把以上第三和第五例對照起來看,柯文哲在重要關頭「不動作」的時候,都正好有人生的「願望」和「夢想」要實現,頗有朱立倫「淡水阿嬤」的味道。

筆者很擔心在台灣命運的關鍵時刻,柯文哲正好還有什麼人生的「願望」和「夢想」要去實現。

(作者為前淡江大學國際企業經營系主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