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新總統應先調整兵力結構

◎ 曾淼泓

報載中國將原有的七大軍區撤銷番號,改成立五大戰區。習近平的整軍,源起於去年主持閱兵儀式時宣布,將裁軍卅萬人,其裁軍的幾個手段:一、將裁減非戰鬥部門約十萬人;二、裁軍後的十五個集團軍,將招募海、空軍成員,強化聯合作戰指揮;三、瀋陽軍區的一個集團軍會變成空軍突擊隊;四、南京和濟南軍區的兩個集團軍,會成為海軍陸戰隊。以上彙整後可作出結論:中國目前的國防發展趨勢為「走向海洋」。這是為攻台做準備?

台灣四面防海,台灣海峽最狹窄處,為福建平潭至竹南的直線距離約一百三十公里;這天然的障礙,以目前雙方的軍事實力,是沒辦法進行相互的登陸作戰的。

依台灣目前「海島防衛作戰」理念,應調整兵力結構才是要務。(資料照,記者羅沛德攝)

世界上最強大陸軍:蒙古帝國,元世祖忽必烈兩次跨海進攻日本,皆兵敗扶桑,東邊版圖也只到朝鮮半島,這是陸權國家出兵海權國家,難度檢驗的一大鐵證。

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最成功的海上登陸作戰,為一九四四年的諾曼第登陸戰,近三百萬盟軍士兵橫渡英吉利海峽後在法國登陸。英吉利海峽最狹窄處直線距離約三十公里,較諸台灣海峽的一百三十公里,中國面對的第一個挑戰應是如何將陸軍重裝備運過海峽吧?

所以,從地理及作戰相對兵力來比較,中國真要強行以武力登陸台灣,習近平不只面臨敗軍,恐怕因其國內的反對勢力反撲,造成中國瓦解、自身安危等問題,甚於出兵台灣。

因而,依台灣目前「海島防衛作戰」理念,決戰兵力,依序應為:一、防空飛彈(取得空優);二、空軍(境外決戰);三、海軍(台灣海峽防衛作戰);四、陸軍(反登陸)。但現況,國防部的兵力配比,陸軍占總員額五十%,不合乎台灣現所處的海島防衛作戰觀念,應調整權重依序為:飛彈、空軍、海軍、陸軍順序的兵力結構才是要務。

改變、創新,是社會進步的原動力,新總統、新氣象,有待大家引頸期待。

(作者曾任職國防部計次室兵力規劃處,三軍大學電腦中心上校主任退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