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由渣打銀行收購竹商銀看公股優先退出政策

瑞士世界經濟論壇(WEF)上週二將我國銀行健全度在一二五個被評比國家中,評到第一百名。舉國上下為此汗顏不已的時候,市場又傳來另一震撼,一五○年歷史的英商渣打銀行,上週五(九月廿九日)宣布以一股新台幣廿四點五元,從市場公開收購竹商銀一○○%股權,總投資規模將達十二億美元。竹商銀的股價當天以漲停十八點六五元收盤。以竹商銀上週五收盤價跟渣打銀行的每股收購價格相比,溢價達三十一點三七%,該收購價格也是竹商銀每股淨值的二點三倍。

就在英商渣打銀行宣布公開收購竹商銀的兩天前,行政院通過了三年衝刺計畫「金融市場套案」,宣示將在未來的三年將目前政府控制性持有股權五成以上的八家公股金融機構降為三家,使資產規模佔全體金融機構市佔率降為卅%。

我們認為此種作法與先前二○○五年底前要把公股金融機構減半的二次金改如出一轍。大家應記憶猶新,二○○四年民進黨政府推出二次金改時,還強調了「金融競爭力指標」,大談提升國際競爭力,並辯稱官股減半不會違背市場機制,但三年下來,只見小併大,併後減資,再用以擴張版圖,對國家經濟貢獻、社會責任之忽視及對市場機制之扭曲有目共睹。減半後的台灣銀行界還是在國際評價中不如馬爾他、奈及利亞,只拿到第一百名。可見規模絕非競爭力的萬靈丹,國家經濟之強度才是真正的關鍵。

我們認為國家之國際地位尚未確立,對岸的經濟封鎖、飛彈威脅日益升高之際,為了確保國家金融之安定,雖無須刻意扶助公營機構,但公股銀行及民營銀行各佔五十%市佔率之現況也無須刻意以政策面予以更改。最好的政策應是,讓其在平等經營環境下,依市場機制透過競爭決定其優劣。這也是此次經續會通過「有關公營金融機構部分請參照憲法增修條文第十條規定有關法律予以鬆綁,以利企業化經營」共識之成因。

令人不解的是,政府上週三公布之「三年金融市場套案」,完全不談「公營金融機構管理法」之立法問題,卻只對出售公股顯示極高度的興趣,決議要將公營銀行市佔率降低至卅%外,還公布了三年內出清彰銀、開發金等五金融機構公股之計畫。為何民進黨政府官員對出售公股特別情有獨鍾?

民營銀行及外商憑其龐大之資力,對媒體及學界之影響力遠大於民眾是主因。他們會透過此影響力,誘導學界做錯誤之論述,加上媒體之鼓吹,左右政策之制定。如此次金融市場套案有關證券市場方面,納入了二、三年內將我股票市場交易比重提高至卅%,持股比重達六十%的決定,也是基於「法人交易比重越高越好」的錯誤論述。但過去十年政策誘導下,雖然自然人比重已大幅下降,但並未使我國股市更能免於不當的波動或更能提升集資的功能,反而把散戶驅離了市場。國外經驗亦顯示被法人盤據的市場均有此現象。是以,二次金改「金控的限期減半」及日前「降低公營銀行市佔率至卅%」等方案均難脫離政策中挾帶資本家劇本的疑慮。

此次渣打銀行以每股淨值二點三倍的價格收購淨值幾已削減到票面的地方銀行,更顯示過去政府確已在政策掩護下,不必要地賤售或放棄了應有的權益。我們不反對金控減半,也不反對民營銀行市佔率之提高,但這些必須在正常的市場競爭機制下完成。台灣的金融業確存在著許多待解決的問題,但這些問題之解決並不在於規模,不在於公營或民營,不在於雙卡或過度之競爭,而在於企業之西移、投資之不足、民生之凋敝。現在全民所期待於政府的是,如何端出有效「投資台灣優先」之方案,絕不是「政府公股優先退出」之政策。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