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青年論政〉放掉中華民國 重建國家認同論述

◎ 翁榛憶

大選前夕,周子瑜「被道歉」的影片意外造成國民黨選情的再一波衝擊,催出了年輕族群的選票,各天王趕緊出面止血,但網民完全不領情。不過在網路上一片反彈聲浪中,我們看見「中華民國」與「台獨」的分流,「華獨」或「台獨」爭論不休,我們不禁感嘆,我們的國家論述,為何總是找不到一個定位?

中華民國走到今日已經是第一○五年,自三十八年國民政府遷台以來也已經有六十六年,這六十六年的台灣經驗,包含了二十年的民主經驗,卻仍然走不出「中華民國與台灣」的對立,這樣的對立,是誰造成的?很明顯,這層情感是被國民黨操縱的。

國民黨挾著龐大的黨產和媒體資源,將每次選舉塑造成「中華民國保衛戰」,引誘出藍綠對決的思維,不知不覺中被奪去了和解的機會。(資料照,記者張嘉明攝)

或許有人會問,為什麼不是台獨造成的?民主化後,法理台獨的支持者相當少數,又毫無資源,他們是沒有能力做這層意識形態的建構工作的。反觀國民黨,每次選舉都把「中華民國」跟自己綁在一起,中華民國的歷史,就是國民黨的黨史,國民黨有未來,中華民國才有未來;而另一方面,將民進黨跟所有泛綠貼上「要摧毀中華民國」的標籤,不管民進黨如何修正自己的路線、強調和解,國民黨從來不想和解,因為訴諸藍綠對決是鞏固基本盤的最好方法。

國民黨挾著龐大的黨產和媒體資源,將每一次選舉都塑造成「中華民國保衛戰」,人民被誘引出藍綠對決的思維,不知不覺中被奪去了和解的機會。以致到現在,來自台灣的女孩在媒體節目秀出國旗引起爭議時,我們的政府只能發出微弱的鍵盤與口頭聲援。而若把這些聲援對比這些人在面對中國政府的言行,相當站不住腳。

如今,民進黨似已大幅修正它的國家論述,承認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憲政體制,看起來不會改國號、不會稱獨立,在現行體制下尋求更高的主體性,成為當前民意主流。不過這一切似仍停在現實主義的思維、是一個不得不的妥協。至於國家認同,似乎還看不到夠深、夠廣的共識。這不僅將持續意識形態上的對立,在國家對外事務上,怕也找不到明確的著力點。

二○一六國民黨大敗,是該放掉綁架已久的「中華民國」,讓國家走向真正的和解;而蔡英文當選總統、民進黨完全執政,究竟如何重建國家認同論述,人民也等著看。

(作者就讀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