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連保一保二的小確幸都將不保?

台灣經濟下滑趨勢並未好轉,國內重要研究機構也紛紛下修GDP成長預測,普遍共識在於「今年不保一、明年不保二」,更認為未來全球經濟最大的風險在中國,台灣因為過度依賴中國,且產業結構未能創新轉型,將很難超脫困境,恐怕成為最大受害者。

元大寶華綜經院董事長梁國源日前指出,台灣消費、投資、出口三大經濟驅動力表現都不佳,經濟恐陷「失焦式成長」。近來更感慨台灣進入所謂「看守型經濟」,只能期待「救世主」出現。其實,全球經濟固然復甦緩慢,但也都逐漸脫離谷底,反倒是過去為全球廉價商品供應商的中國,與原物料、能源的主要出口國,因為商品行情重挫,經濟受創甚鉅,成為新的震央所在。換言之,新的全球經濟板塊正在挪移,但嚴重依賴中國的台灣卻反而逐漸脫離陽光帶,置身於未來的風暴圈。

是故,吾人一再指出,目前台灣的經濟困境,既有景氣循環的因素,更是結構性陷阱所致。這個結構性陷阱的風險,就是經濟過度向中國傾斜,形成產業空洞化,及「鎖國(鎖在中國)」之危機。台灣經濟鎖在中國後,就像糖尿病患者,必須仰賴中國施打胰島素維繫生命,台灣經濟失去了獨立發展的空間,只能期待中國施放小恩小惠,過著經濟奴才的生活。但是,局勢的發展愈形惡化,在中國壯大後,已經公然侵門踏戶,威脅到我經濟與產業,台灣當前那種成長保一保二的小確幸,恐怕也將不保。

中國對台灣經濟最大的威脅,來自紅色供應鏈與紅色資本。紅色供應鏈的崛起,許多人才、技術與管理係抄襲台廠,甚至是台商所調教出來,在學習台商的經營方法後,再善用地緣、人緣、金緣關係快速茁壯,反過來成為台商最大的對手,爭食台廠原有的國際大廠訂單。最受矚目的,當屬蘋果的供應鏈已快速增加中國廠商名單,嚴重威脅台廠的生存。更可怕的是,中國廠商技術與人才的提升,也令人刮目相看,連蘋果執行長庫克在回答有關蘋果的製造端為何不回流美國時,也公開讚賞中國製造優勢,在於能夠提供足夠的技術人才。易言之,中國產業的競爭力已非吳下阿蒙,台廠如果還以過去的刻板印象看待對手,將會鑄下無可彌補的大錯。

另一股襲來的大浪,就是紅色資本。中國在國力大幅躍升後,不甘只能扮演國際大廠的代工角色,開始策略性扶植本地產業。初期的重點在鋼筋水泥煤炭等傳統產業,以及一些靠著大量生產、資本密集的低階科技業,然而土法煉鋼的結果,導致生產過剩,造成全球市場的價格崩跌。有人諷刺賣鋼鐵不如賣白菜,而中國的鋼鐵庫存據說五、六年都用不完,而LED也是便宜到不符成本,產業競爭已到了殺紅眼的地步,台灣的四大「慘」業就是這種殘酷戰爭下的祭品。

這種產業發展策略傷人三分,卻自損七分,證實是走不通的,因此,近來中國強調「去產能、去庫存」,更走向高科技,其中扶植半導體產業更是核心目標。然而,半導體涉及技術人才與產業生態的高門檻,並非有資金便可成為玩家,要縮短人才與技術差距,最快的方法便是併購、參股或策略聯盟。其最有力武器,是以龐大市場為胡蘿蔔,以反壟斷調查為棍棒,威脅利誘,逼使國際大廠就範;對台灣的攻勢更如颶風吹襲,我部分根基較淺的科技產業幾乎滿目瘡痍。然而,台灣如此脆弱,係因近年來資本市場上演證所稅的鬧劇,加上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兩稅合一抵扣減半、富人稅等,導致資金外流,台股成交量萎縮,幾成一攤死水,成為低本益本、低股價淨值比的「跳蚤市場」,讓紅色資本有可乘之機。

換言之,中國扶植高科技產業,本來路途遙遠,但陰錯陽差,中國股市的狂飆,讓劣質的中企竟如虎添翼,挾著資金潮,企圖鯨吞台灣的優質企業。此際,政府若不能盡快協助產業轉型創新,恢復資本市場的活力,讓產業有能力有資源對抗紅潮,則台灣經濟的未來真是不堪設想。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