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駁斥林環牆對經濟日報之不實指控

■ 經濟日報言論部

林環牆先生「經濟日報 專業不及格」一文,對本報社論「台商西進究為台灣經濟帶來那些利益」三點批評,答復如下:

一、本報社論「六年來,對大陸以外地區的出口,平均每年僅增加四.九%,而對大陸每年則增加一六.六%,使總出口每年增加率提高到八.二%。」

林文云「這組數字適足以證明,台商到中國投資,並沒有讓總出口平均年成長率回到兩位數字。總合外貿並未因而較東亞鄰國活絡,反而在世界主要市場的佔有率日漸萎縮。」

同期間韓國與新加坡除對大陸出口高度成長外,對其他地區也適度的成長,故整體出口有兩位數成長率。而台灣則對其他地區出口成長率大幅下降,這全因政府缺乏明確經濟政策使然。

二、本報社論「若不是台商到大陸投資所創造的對大陸巨額出超,台灣早已成為入超國家。」

林文云「台對中貿易出超,源於國際比較利益分工;而對全球貿易出超,則決定於台灣內部儲蓄大於對內投資,這是台灣總體經濟失衡的必然結果,不可混為一談。」

林文只說對一半;一國的儲蓄大於對內投資(即超額儲蓄),與對外出超,在國民所得帳上是恆等式。台灣若無對大陸巨額出超,不是「存貨」增加,即是「減產」,那會有超額儲蓄?除非台灣產品還能保持高度競爭力,將對大陸出超轉移到其他地區;但事實上已不可能了!

況且本報社論主題在指出台商到大陸投資,誘發對大陸出超,對台灣貢獻重大。而林文誣本報社論在宣導是中國的恩惠,洵屬自問自答的指控。

三、林文云「十五年以上的台、中經濟整合過程中,台灣經濟一直走下坡,薪資實質負成長,稅基萎縮、政府財政困難;也造成台灣的外需日益依賴台、中產業垂直整合衍生的貿易關係。」這正該追究政府失職的責任;若非台商冒險犯難,努力整合兩岸產業,情況可能更慘。

林文指出「這個外需貿易關係大量磁吸了台灣內部資源,以致排擠民間消費、民間投資、政府支出等台灣內需。把台、中產業垂直整合衍生的外需拿掉,台灣經濟成長和就業機會當然會進一步減弱」。

實際上,台灣對大陸出超金額遠大於台商對大陸的投資,應是大陸資源向台灣流。近年來民間投資意願低迷、政府投資支出負成長、民間消費意願大降,何者可歸咎於資源被磁吸?幸有出超補注有效需求,提高經濟成長,擴大就業機會,難道人民該過更苦的日子?

最後,林文強調「評估現階段台商到中國投資的正確方程式是,政府如何運用政策,讓走向中國建立產業垂直整合與投資台灣積極創新這兩個軸線,得維持活潑的動態平衡,以壯大台灣。」

這正是本報一貫的主張;惜乎林先生未明正是執政者不拚經濟只拚選票,政策不明確,且搖擺不定,台灣經濟才沉淪到今天這個地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