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降低對中國經濟依賴 政府應列為重大施政目標

在整體國際外商投資中國出現減緩之際,我國經濟部上週發表統計,顯示今年一至七月台灣企業對中國投資繼續大幅增加,金額逾卅九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幅多達卅一%。有鑑於我國經濟極度向中國傾斜,中國且毫不掩飾公然磁吸台灣經濟,併吞台灣的圖謀,現狀不容持續,我們認為經濟部等政府單位,應把降低對中國經濟依賴列為重大工作,執政團隊在台海兩岸經貿關係不能淪為言行不一的施政口號。

種種事證顯示,中國對外商的吸引力已經下降。從統計數字觀察,外國企業直接投資的金額從去年開始不增反減,今年上半年的金額再度負成長。箇中原因至少可從兩方面分析。對外國企業來說,中國經過多年發展,製造成本已經不再廉價,把生產線轉移到中國有利可圖的外商,大致已經完成轉移;印度、越南等製造成本較低的鄰近國家更有吸引力。另一方面,中國經濟發展羽翼漸豐之後,經濟民族主義蠢動,外資企業近數月來明顯感受在打入中國服務業、併購企業等遭到阻力及打壓,乃生去意。

有如美國聯邦貿易代表施瓦布(Susan Schwab)女士上週所警告,中國出現顯然轉向經濟民族主義的趨勢,將延宕中國經濟改革,有礙其履行當初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開放市場承諾。在此同時,北京政府近數月來,也陸續為外國投資者設置新的障礙,包括嚴格審查外資併購中國企業申請案,且針對外資進入銀行、零售及製造業設置限制措施。此外,正為經濟過熱尋求「軟著陸」之道的中國當局,對外資也逐漸不再來者照收,一律歡迎。

台灣把對外投資的雞蛋七成放在唯一敵對的中國之籃,必置整體經濟、整個國家於危殆境地。關心台灣前景的有識之士,多年來因此要求政府,不能再對投資中國積極開放,必須在鼓勵企業投資台灣的同時,布局中國以外的國家。前經濟部長黃營杉今年初上任,曾宣示要把投資中國比重調降一成,儘管上月黃部長去職,此一關係國家經濟命脈的工作,不能隨部長更迭而政息,國貿出身的陳瑞隆部長就此責無旁貸。尤其在經濟民族主義喧囂聲中,台灣朝野對於中國官方智囊胡鞍鋼半年前所揚言的,實施經濟制裁七日即可不戰屈服台灣,更不能掉以輕心。

事實上,就在中國逐漸失去外資青睞的同時,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十國反而外資不斷湧入。去年東協外來投資成長四十八%,今年上半年更揚升九成。兩相對照,凸顯企業國際布局的趨勢改變,台灣自不能一味再把對外投資鎖定中國。就拓展對外經貿關係而言,與台灣一水之隔的菲律賓、長期與我國經貿關係良好的越南、資訊軟體可與我互補的南亞人口十一億大國印度,都是值得大力強化往來的目標。其次,政府除了參與世貿組織推動經貿自由化工作,近年復加緊進行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美國特別是關鍵,儘管不無阻力,我們實無悲觀的權利,仍須力求突破,方足以免去中國邊緣化之圖謀。

當然,當前經濟發展最重要的仍是深耕台灣,要讓台灣投資經營環境足令近悅遠來,不但企業願景根留寶島,各國投資亦把台灣當成有利的投放雞蛋之籃,在這方面,台灣經濟基本面不差,資金亦不匱乏,需要的只是穩定而足可令人安心投資經營的效能環境。最近政治鬥爭又起,我們呼籲政治人物,不能讓政爭再度動搖經濟社會,限縮台灣經濟向上提升且繁榮的空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