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李筱峰專欄》從兩張照片說起

這兩張相片分別出現在不同的兩個時代,卻代表著相同本質的教育。

圖一是日本時代台灣山地小孩上課的情形,教室後面掛著的是日本地圖。台灣的小孩,接受著認同日本的日本化教育;圖二是五○年代國民黨統治時代的教室一景,黑板上掛著的是中國的地圖。留著清一色標準髮型的台灣小孩,接受著認同大中國的中國化教育。

這兩張圖告訴我們,一前一後的兩個不同的外來政權,卻有著相同的殖民教育的本質─「去台灣化」的教育。

台灣在經歷兩個外來政權的「去台灣化」的教育之後,失去了自己的主體意識,使得自己的身分認同產生錯亂。要糾正這種不正常現象,必須從教育根本改造起,改造的第一步,就是要確立以台灣為基點的教育。

新的學期開始了,今年高中的歷史課本有了嶄新的改變,那就是歷史課程以「台灣史」單獨成冊,然後再進入中國史、世界史。這個變革是教育部長杜正勝努力擺脫過去外來政權的意識形態之後的一項大突破,令人振奮!

任何改革,必然會受到「既得利益者」、「既得習慣者」與「既得觀念者」的阻撓與反對。可以預期的,這項課程的改革,也必然遭到習慣於過去國民黨意識形態的教師與家長的反對。例如,他們可能又要扣上什麼「去中國化」之類的帽子。趁新教材開始上路之際,我在此預作反駁:這不是「去中國化」,而是結束「去台灣化」,讓歷史教育正常化。因為世界上任何一個正常國家的教育,沒有不是以自己的土地與社會為立足點。

看過前面的兩幅外來政權的教室景觀之後,我心中浮現一幅理想的教室景觀:佈置著台灣地圖、亞洲地圖(當然包括中國)和世界地圖。這也是台灣史地教育應該循序以進的正常步驟。

期待所有台灣的教師和家長,一起來建構屬於台灣的正常教育。

(作者為世新大學教授,本文同時收錄於www.jimlee.org.tw)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